354章 欢聚一堂(1/3)

作品:《东鲁传

然后若萤才注意到人后的莱哲。

与众人的欢欣鼓舞相比,他就显得很拘谨、很黯淡了。

看着若萤走过来,他的肩背倏地挺直了,眼中也爆发出了光彩。

他接住了那一只小手,单膝跪地,俯首亲吻,给予其最诚挚的问候。

与此同时,也为对方长久以来给以的帮助与尊重,表达出了深深的感动。

自来新明,入乡随俗,这吻手之礼几无用处。当下这一礼,到让他陡然产生一种故土不远、我身犹存的亲切感。

“莱哲也受到表彰了啊,可喜可贺……”

若萤微笑着,衷心地为他感到高兴。

富在深山有人知,穷在闹市无人问。莱哲之所以淹留困顿,最根本的原因,无非就是不容于人。

但是经过这一次、经过官府白纸黑字的大肆表扬后,莱哲觉得,他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变。

原先态度傲慢、出言不逊的村民,竟然会拉着自家的孩子跟他问好,尊称他一声“先生”;

走在集市上,同样也会有人指指点点,但跟以前不同,现在关注他的人,大多会表现出友好的微笑来;

他不认得的人却认得他,时不时地会叫住他,同他寒暄、送他粮食、蔬菜;

原先一听他开口说话,掉头就走如避蛇蝎的人,居然开始对他的来处对他的故乡产生了好奇;

……

莱哲很清楚这当中的缘由。

他深感惭愧。

宝山会一案,其实他根本就没使上什么劲儿,房子不是他的产权,一应饮食费用,全都是四郎等人的集资。但是他,却赢得了和李、陈等人同等的荣誉。

为此,他感激每个人,尤其是四郎。

若不是四郎,别说李、陈这几位大家主的公子哥儿了,就算是腊月和北斗这种下人,认识他是谁?又岂会管他的死活?

李、陈等人都宠着四郎,所以,四郎说什么、就是什么。

谁都不是傻子,凭什么要听四郎一个半大孩子的话?

这恰好证明了他们对四郎的尊重与爱戴。

这份信任不是凭空而来的,若没有爱心、仁心、深谋远虑的心,焉能成就这一切?

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能为这里和这里的人带来什么助益,他所心心念念的,只是如何能够让别人接受他、接受他的志向与抱负。

经过和四郎的所作所为作对比,他猛然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

有句话,四郎最常挂在嘴边:山不就我,我自就山。

而他,偏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试想,若是能够学着多几分爱心与付出,融入此间,这么长时间以来,即使不能大展宏图,起码也能与地方打成一片、赢得三五知己。

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就?他所求的,不就是被认同、被接受吗?

一场战争要赢得胜利,方法不止一种。除去刀光剑影血流漂杵,还有一种上上之策,那就是兵不血刃、以柔克刚。

有些时候、有些事,需要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改变。

这些道理,他明白得太晚了。

不,正确说来,是他与四郎认识的太迟了。

以往十多年,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但是四郎却并不因此而轻视他。

四郎对他,就如春风化雨。帮助他,却并不怜悯他,始终平等相待。

也许,在旁人看来,这份关心实在是太过疏离、冷漠、漫不经心,但只有莱哲自己最清楚,唯四郎这种态度,才能让他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而不是摇尾乞怜的流浪狗。

是的,这正是四郎的不同寻常处。他不会热忱地对人施以援手,也不会向你展示出任何的优越,他最多只会递给你一根木杖、一只灯盏,让你自己站起来、走下去。

在不动声色中,他教你认清自己、认识到自身的意义,从而唤醒灵魂深处沉睡的觉悟与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郎本身就是一盏明灯。

四郎年纪虽小,却足堪为人导师。

每每想到这个人,想到“钟若萤”这个名字,莱哲的浑身上下就会不由自主地鼓荡起热浪与信心。

因为四郎,他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好感;因为四郎在这里,他才会渐渐地对这片土地拥有恋恋不舍的情意。

他信四郎,胜过相信自己。

他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无信不立”,他觉得这句话反过来解释,也一样行得通。

能够取信于人的四郎,是个君子。

徐图贵预定的包间,是位于三层的“木樨阁”。靠水一面的雕花窗户全开,大明湖上的风光尽可一览无遗。

正是荷叶田田、含苞待放的季节,万亩青翠、蓝天白云,一如阳光灿烂,令人目眩神驰。

风生萍末、香冷腕底,对此难免诗兴大发、壮志昂扬。

一行人簇拥着进了房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鲁传 最新章节354章 欢聚一堂,网址:https://www.7v55.com/175/17516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