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大汉的精神和魂魄(2/8)

作品:《诸夏

,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历史代价--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几乎脱节和消亡。

中国要强大,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必须让中华传统的文化延续下来,继承其内在深厚的底蕴和特质,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建立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才能重新挺起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有着民族自豪感的民族,才能获得其他民族的认同和尊重,犹如个人的自信一样。

我们的精神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而我们现在太忽略这些了,看看我们的周围,充斥着来自欧美、日韩的文化产品的全方位的冲击,我们自己的东西却太少了,我并不排斥这些外来的,可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太少了点吧,正常的局面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是主导,丰富的外来文化是有益的补充,让我们自身的文化发展可以借鉴、吸取新的的成分。西方和日韩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有大量的关于本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日韩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相比幼稚的如小儿科一般),这使得他们的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日韩的出国留学生会回国;而中国的留学生多数会留在国外,很多是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种不满和失望(李敖在北大演讲所讲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的那种“逃亡派”)。

时下,在我们的精神领域实在缺乏一种归属感和凝聚力,因为我们的根基太少了,太脆弱了。中国80、90年代出生的一代,鲜有熟知自己历史的,更多的关注来自于西方日韩的潮流,并以了解他国的详情而沾沾自喜,对自己国家的了解却只有偏见和不满,他们的最大理想就是出国镀金然后定居国外(想起西点军校一句校训:“不管她有什么错,她总是我的祖国!“这是建立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基础上的绝对忠诚)这样的下一代,是很难指望他们将来承担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责任。

一个国家要强盛起来,是不可能依靠某一代或几代人就可以达到的,要长盛不衰,更加需要有优秀的后备力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要让我们所有的人,包括年轻的一代,从内心里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充满着赞美和骄傲的感情,以自己是本民族一员而自豪,只有这样,在他们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就会显示出无尽的创造力和干劲,忠实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魏晋:人性自由

那是个忧郁而又放纵的时代,是个激情与理性共存的世纪。

既有慨以当歌,旷达人世;也有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即便陶陶其乐归隐南山下,也要携朋唤友,不醉不归。性灵之美,大抵不过如此吧。

梦回魏晋的时候,想纵歌,欲狂放,自由的极限在魏晋的时空里,被幻梦渐渐地放大。

人性的光辉从没有在我们这个文明中达到过那样的境界。汉族精神在那一刻达到了自己自由奔放的极至,感叹后世人的繁琐、谨小慎微之余,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渐渐地的浅塞了我的胸膛。许是因为我们失落了自己。其实何必仙羡西方人性自由精神,只要重归魏晋。

那个宽衣大袖的时代里,包容了多少对后世迷途者的期盼和等待。一千五百年,岁月如钩,可以划断汉族衣冠,却磨不平心灵中弥远的圣迹。

汉末离乱,国家衰弱,门阀士族代之而起,庄园经济兴起于魏晋。导致了士族对个性自由广泛的追求。也不得不对乱世的人的价值加以思考,及至先古时期人道主义的复苏,产生了对普世自由的追求。

其中玄学之风应之而起,浪漫主义的魏晋人纵酒嬉游,或庄子梦间,蝴蝶翩翩,或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乱世视人命为草芥中,追寻个人生命的价值。其意亦艰,其心亦苦。心性放达间谁说不是达到了无奈和孤愤的极至。人性至上的精神终魏晋一代,第一次系统的成为中华文明中思想的核心。弹着《广陵散》的嵇康是以音乐完成了他对死亡的蔑视,其中人性的从容,对性灵的珍视,在曲散而失的断头台上显示出的骄傲,足以为万世景仰。而在生命的自由和权位的的选择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洒脱,亦足以让我们汗颜。先贤们用行动教会我们,自由是美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魏晋一代,风物亦是无限,汉族衣风之美,历代难出其右,宽衣缚带,举止悠容,着衣的开放自由甚至为后世所讥。俊美人物如潘安者“善为哀谏之文”,妇女也仍公然爱其之美,并非有如后代,性灵所受礼教桎梏,藏匿于心而莫能显于外。

而魏晋的自由始终要消失,专制的中国是我们汉族的悲哀,也是自由的不幸,洋洋千年,历经专制者们挫自由之骨,扬自由之灰,自由的精神在中国的大地几乎葬于不复生之地。

古贤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而君子者不知避人心之峰镝,自由当随君子存而在,亡而失,实为自由精神的不幸。凡此种种,以今日之汉族精神,必当以自由为普世之精神,以完成魏晋先贤不能让其传流万代的遗憾。

找回汉族精神(魏晋篇(三)祖逖)

魏晋:祖逖英雄主义

晋承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北国破碎,百姓受离乱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夏 最新章节找回大汉的精神和魂魄,网址:https://www.7v55.com/119/1194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