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凯旋而归(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黑压压的队伍脚步声响彻原野,一面高大巍峨、金黄灿灿的龙形大纛矗立在队伍中央,周围簇拥着数百骑兵,其中李炎也未乘什么华盖马车,而是披着锦袍大氅,勒马跨刀行在其中。

上万大军各自分为行列,绵延数里,矛头、刀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旌旗和盔缨随着路边草木飘然扬起。

比起李炎他们三万多大军出发前往潮惠的时候,此时凯旋归来的明军虽然队列依然显得散乱,但其中气势与凝重的氛围已然大不相同。

这是一支见过血的军队!这是只要有人看到这支队伍必然有的反应。

经过潮惠大捷之后,连战连溃、一触而逃的明军将士第一次战胜并全歼了上万清军力量,其中甚至还包括近四千八旗士卒。

虽然承受了极大伤亡,阵亡加上重伤超过七千人,但剩下的两万八千余将士却重新脱胎换骨,一洗过去散兵流氓的松散作风,有了一些坚韧堪战的架势。

攻下潮州府大部地区后,明军将士一路打了近千里,历经数战,也已然力尽疲惫,锋锐渐钝。

于是李炎做了一番安排后决定班师,他下旨封张家玉闽南巡抚,并加献城投降的赵任为潮州总兵。

又留下八千士卒由罗定总兵周洪、新宁总兵张世常所率,和那六千多献城投降过来的士卒一起交给张家玉统领,令他以潮州府东部的佛耳山、以及北部的大仙山、东洋溪为防御战线,以警惕防备延平府、泉州府方向的清军。

经过惠州府时又留下四个千户三千多人,最后带着剩下一万五千将士向肇庆进发。

望着气质上总算逐渐向精锐转变的明军将士,李炎心中颇为自得。

潮惠大捷之后,这场胜利给他可谓是带来了众多正面影响,诸如对各路抗清力量树立的威望和对肇庆小朝廷内的权威,乃至终于能够掌控目前肇庆朝廷所辖数万明军。

除去留在闽南的张家玉和赵任等人、,其余广海卫指挥使庞刚、神电卫指挥使周嘉屏、广州总兵余龙、均在军中。

-------------------------------------

肇庆府城外三十里

上百名身着绯色袍服、头戴乌纱冠冕,手持笏板的各色文武大臣分为两班,列在左右。

四周内官支着华丽缤纷的丝绸伞盖以及许多后世人叫不出名字的钟鼓乐器,呼啦啦加起来总是有几百人。

瞿式耜正色站在阵列最前面,身后则是兼管兵务的数朝老臣吕大器和尚在壮年,看起来颇为刚正的陈子壮。

众臣工无不沉肃以待

如果说之前李炎刚刚登基时,大家还抱着所谓“众正盈朝”、“刚正执言”、“致君父为尧舜”的想法

但当十天前来自潮惠前线的捷报不断向肇庆小朝廷涌来时,所有人都明白,情况不同了。

此时刚登基的新皇帝,已然不再是当初被两广残余抗清力量和从福建逃来的遗臣们捧出来的一位“神像”或者说旗杆,而是一名亲自御驾亲征,用一场大捷收服了数万大军以及所有各地抗清势力尊重的“光武、昭烈之姿”。

远处数里外,一股烟尘升腾而起,喧闹、脚步、马蹄声从对面不断隐隐传来。

一百多骑兵手持彩旗、长槊,分为两列,朝这边奔驰而来,而后于道路两旁驻马而立,作警卫状态。

随后又过了两刻钟的样子,只见巍峨的金黄龙纛缓缓压来,两侧近千甲士左右侍从护卫,中间又是数百骑士前后簇拥。

其实按道理来说,天子出行或亲征,应是有一番隆重的礼仪规章,叫做“卤簿”,即所谓:“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大概就是由御前甲士、战车和一干礼乐人员组成的庞大仪仗队。

当然,当下李炎自然是凑不出这么庞大的仪仗队,但在气氛和威势上却毫无相让。

随着领头内官高声吆喝

“恭迎圣驾!”

瞿式耜带着一众臣工躬身趋步向前,待圣驾队伍停下来后,便推金山、倒玉柱般叩首下拜,三呼万岁。

“恭贺吾皇凯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炎披袍执鞭、雕鞍跨刀、勒住身下白色骏马,大量观察了下面前跪拜的大臣们,已然能够体会出那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气氛了。

而后翻身下马,两侧将士无不让开道路,单膝跪在路旁,李炎缓步走向瞿式耜等,伸出双手,轻声道

“众卿平身”

“拜谢陛下!”

众人这才小心翼翼的起身而立,随着内官的一番复杂术语,周边早已准备好的礼乐也响了起来。

在磅礴大气的鼓乐声中,瞿式耜自然是代表所有臣工,向李炎发表了一番祝贺的长篇大论

诸如“英武盖世,力效二祖”、“帝威英断,天降其福”之类的马屁。

就这样繁琐了半刻钟,所有人再次向李炎拜贺一番后这才停下等待李炎训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12章 凯旋而归,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