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郑成功与鲁王(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曾经的南京城,如今的江宁府依旧人烟喧闹。

得益于钱谦益等一众识时务的“俊杰”,南京城由于主动投降,在清军南下时倒是没有像扬州那样遭受大的破坏。

“果真!”

顾炎武惊喜形色,起身踱步

“未想到天军果然获此大捷!”

前两日也有清兵于惠州大败的消息流传,未曾想明军已经兵至闽南!

将近三万清军被歼,连克六县,光复漳州

自弘光、隆武朝廷破灭,这样的捷报已然很久没有听闻了!

更不必说,天子亲自披坚执锐,鸣鼓而征,涅槃于绝境;振武于偏方。

谁言太祖无后乎?

顾炎武立即回首对来人道

“如今圣天子英明神武,我等当从驾辅之,你回去告诉陈人中,我不就将会赴太湖,举义之前,不若先与南方朝廷和鲁王相通,以求策应!”

“小人明白!”

来报的信使领命而下

顾炎武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却是皱起眉来

鲁王……

之前鲁王号称监国时就与同时期的唐王也就是隆武帝双方发生过冲突,如今南方朝廷新立,之前南方朝廷在两广也就罢了,如今大军进入福建,而福建又是支持鲁王的郑氏势力的活动范围。

双方会不会……

不是顾炎武心里黑暗,但毕竟南明朝廷有过前车之鉴啊……

……

海风呼啸,将宽大的船帆高高鼓起,舰首劈开两侧起伏浪花,十数艘五百料以上的大型福船正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行驶。

一名留着短须、剑眉高耸的年轻将领带着身后十余名部下,面向南方,单膝拱手跪地。

海风吹过甲板,军旗猎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卿公忠体国,毁家纾难于倾覆之时;舍身效命于危扰之际,抚民靖边,整军以抗胡虏,气节骨梗、屡克功勋,为国朝所赖……”

一名年轻的大内中官手持圣旨,大声朗读

郑成功跪在下方,却是心中如海浪般波澜起伏

前几日他已经获悉了南方朝廷于广东大捷,斩杀佟养甲、李成栋,又直趋闽南,克获漳州。

他第一反应是不信的,但是反复确认之后,便惊讶万分了。

自佟、李作为清军先锋,一路杀至闽南,虽然也遇到过不少反抗,但却从未遭遇过重大损失。

如今却突然传出佟、李清军不仅被歼,而且大本营漳州也被明军收复,这实在是让人对曾经一路内斗、一路溃败、一路逃窜的南明朝廷刮目相看。

无论如何,得此大胜之后的小朝廷必将威望大增,恐怕各路抗清义军也不得不报以尊敬了。

而这也正是郑成功所担心的,郑氏本来是支持隆武朝廷(实际上是企图控制隆武朝廷),隆武朝廷覆灭后,自己父亲受洪承畴劝说降清被清廷软禁,而自己率军出海坚持抵抗,一直以来又是以鲁王监国为尊。

现在刚刚大胜的天子遣使携旨意而来,实在是让他万分忐忑,唯恐夹在鲁王与南方天子间受到清算。虽说郑氏本就自成体系,并不惧朝廷,但想要坚持抗清毕竟还是要南明朝廷这杆大旗的。

“卿不从利诱、无惧威逼,全忠义大道,是以朕引为东南柱石!故恩加靖虏侯、领右都督,平所辖水军,福建、浙江、南直隶御寇诸事!”

郑成功眼神震烁,心中诧异

天子不仅没有追究他的问题,而且也没做什么让他在鲁王那尴尬的行为,而是一番夸赞安抚和提拔封赏。

事实上,如今的郑成功身上除了隆武帝时给的一个伯爵爵位外,便只有一个不伦不类的福建总兵。由于郑芝龙投清,所以他接收父亲的旧部不足一年,在明廷中地位显得很是尴尬。

而李炎所给的这个右都督以及在闽、浙、直三省的职权,可以说是帮郑成功解决了这一尴尬处境。quai.c0m

可是鲁王那……

“陛下对都督另有托负。”

年轻太监收起手中圣旨,让众人礼毕起身后,又对郑成功道。

“请天使示下!”

郑成功也疑惑地拱手

太监又拿出另一份旨意到身前,却是没有再念,而是递与郑成功

“此道旨意乃是陛下交代,本该与鲁王殿下的,但虑及鲁王尚在浙东,路途难通,故让都督代为转达。”

郑成功剑眉皱起,双手恭敬接过圣旨。

旨意并未密封,本就展开着,内容清晰可见

“改鲁王朱以海封为吴王,督南直隶、浙、闽三省军政事,允开府治事。”

郑成功不禁惊骇万分

这……是老朱家皇帝能下的圣旨?

不仅没有追究鲁王所谓“监国”,对于天子而言称得上叛逆的行为,反而委以军政大权,突破了二百多年来大明严防藩王篡权的惯例。

要知道,当年崇祯时期社稷危难时,远在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11章 郑成功与鲁王,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