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南侨机工(感谢“告天”大大的两万赏! )(1/2)

作品:《蝶与谍

1941年5月10日,周林在周家岛见到了杨坤。

原计划杨坤是同周林一起来南洋的,但是怕日本人怀疑,杨坤便在一个月后,才动身前往南洋。

见到了杨坤后,周林才知道,重庆给他的任务不是护送物资,而是护送一批回国参加抗战的南洋“南侨机工”。

原来,抗战爆发后,日军侵略沿海城市,国民政府集中了陆军精锐于明珠与敌展开了激烈战斗,明珠是当时中国的重要工商业城市--经济重镇。

由于日军的侵略,沿海的大量工商业工厂和银行等,纷纷从沿海迁往内地,中国守军的殊死抵抗,为这些工商业工厂和银行的搬迁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其中大批工厂就迁到了云南昆明,由于地处大西南,昆明就成为了抗战的大后方。

当时在昆明重建的工厂就有几十家之多,主要从事钢铁和军工产业,都是重要的工业。

工厂在搬迁,伴随工商业工厂等一同迁徙的还有大量的人员,西南地区人口猛增。

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比较落后,只能制造一些良好的轻型武器,像飞机和坦克、卡车等重型装备,则依靠外界援助或者对外购买。

需要购进的,还有生产原料和迁徙人员的日常生活用品。

但是,中国的沿海重要港口基本都已失陷,而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先后断绝。

国民政府考虑了可能出现的上述危机,于1938年年底修建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公路和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通缅甸的仰光港,这就是滇缅公路。

本来公路是为了抢运国际援助和国外购买的物资而紧急修建的。但是在公路竣工后,公路就成为了中国和外界联系的重要公路,不仅要负责抢运军事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

国民政府成立了“西南运输处“负责相关运输事务。

而运输处成立以后的第一要务便是大量地招募和训练司机,于是,大量的司机被政府派遣至缅甸仰光接车,将国外援助和购买的汽车、卡车等组装完成,并且载上物资,驶回西南大后方。

有了汽车,滇缅公路才能发挥作用,从1939年至1941年的两年期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回国一万多辆汽车。

当汽车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司机严重匮乏的情况便出现了,这时旅居海外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

东南亚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之后,发出了“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与国家一同战斗。

通告马上得到了响应,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现在的优越条件。

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先前已有四批回国,志愿回国援助抗战的华侨前面共有1192人。

先前的四批人员的回国,已经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日本人决不允许这些有技术的南洋华侨回国参战,驻华军司令下达了命令,杀光南洋回国参战的人。

于是,日军将南洋技工从陆地上回国的路径封锁。

海面上有日军军舰巡逻,重点关注从南洋出来的船只。

而日本的特工已经得知此次从新加坡将有八百南洋技工回国。

这么多的人回国,想要瞒过日本人是不可能的。

最后,考虑到周林与美国史密斯的关系,重庆决定让周林去南洋,将这八百人的南洋华侨安全的带回中国。

“你带了多少人过来?”周林问杨坤。

“局长派了别动队三十人来到了南洋,但是我与他们不见面,只用电报联系。”杨坤回道。

“现在那八百人全部招齐了吗?”周林问。

杨坤摇头:“已经七百五十人了,你有什么想法?”

周林马上喊来了老十四,他想问问南侨技工的事。

老十四进来时,杨坤避开了,他不能露面。

“外面传的那些南侨技工是怎么回事?”周林问老十四。

“是一批华侨准备回到中国去当技工、司机等工人。”

周林奇怪道:“他们这样的大张旗鼓,不怕日本人知道吗?”

老十四笑呵呵的说:“他们这些人将这当作了荣耀。”

“荣耀?弄不好就是死亡!日本人没有什么行动吗?”

老十四马上轻声说:“怎么会没有行动?跟你关系很好的小林的两个人已经打入进八百人中。”

周林知道小林不会是一个人来的,所以听到了这话并没有吃惊。

“两个人,顶什么用?联络都费劲。”周林嘲笑道。

“他们技工又不限制行动自由,随时都可以外出。而在技工临时营房外,日本人设有一个情报站。”

“日本人又在搞鬼!你让我们的人打进去,摸一下里面的情况。”周林感到了这次送人不那么容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蝶与谍 最新章节第351章 南侨机工(感谢“告天”大大的两万赏! ),网址:https://www.7v55.com/80/8063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