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不去了(1/2)

作品:《带着实验室种田

夕阳正是对着众人的侧面,甚至,他们在每一次朝着西方转折向上的时候,都是需要面对着夕阳的。

山间的夜晚,总是黑的很快。

到了半山腰的他们,蓦然间的一个低头,这才是发现,脚下刚才还是遍布着夕阳余晖的地上,已经是缓缓变得灰暗起来。

因为众人是越走越高的,就像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面,爬了外漏的楼梯一样。

他们越是向上,被西方的高山遮挡的便是越来越变少。

使得,等到他们站在了山顶上的时候,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夕阳,沐浴在即将沉没的阳光里面。

方极低头一看,这才是发现,山下刚才的道路已经是全黑了!

山间无日月啊!

方极感慨一声,然后看着眼前的道路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果然是如徐超等人所说的,只要是走过了那六鱼鳊的悬崖,这便是引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眼前的道路,虽然一样是有着山峦起伏的,但是,站在这里,回首而望,只见他们来的时候,就在这山崖下面,北方的大山,还是很高的,但是,站在这悬崖上,朝着南方而看,这才是发现,这边的山峰已经是小了很多了!

甚至,以此地为界限,北方的山峰大都是石头山,甚至还有很多完全就是一整块的石头组成的!

山头上更是草木稀疏,甚至很多山峰上面更是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顽强的生长在碎石堆里面。

但是,等过了这一个悬崖之后,这边的山峰上面,树木葱郁、草木茂盛,一眼就能分辨出,这边的山峰,大都是以土山居多的。

“对于宛襄平原,诸位了解的多吗?”

方极一边带着众人朝前走,一边开口道。

晚上扎营的时候,总是不能在悬崖边的,若不然,万一有人晚上起夜,一不小心踏下去了……

那就只有给他收尸了呢!

“宛襄算是天下的一个粮仓之一,这边几乎什么都是能够种植,算是天下的一个宝地了!”

南浮生开口道:“华山的古籍上面记载,这个宛襄是最早的浇灌之地之一,甚至,在很早的时候,便是有了耕种的出现!”

天下的粮食耕作情况,正是以宛襄为界限的。

宛襄以南,甚至包括宛襄平原的一部分,都是以种植稻谷为主的,人们的主食也多是米制品。

而以宛襄平原为界限,朝着北方便是以小麦为主了。

甚至,在小麦没有传播过来之前,这边依旧是种植的大麦的,当然那时候麦子只是黔首百姓的主食,至于达官贵人,是不会使用麦子的!

那个时候,这边的种植大多是干旱作物的。五谷里面的种类最早的时候,指的是麻、黍、稷、麦、菽,等到了后来,因为楚国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得稻就替代了麻,成为了新的五谷之一。

南浮生轻笑一声:“现今天下一说起了粮食,便是有人说了五谷五谷的,实际上……”

他摇头苦笑,哪里有什么五谷哟,实际上也就是六谷才对呢!

不管是麻、黍、稷、麦、菽还是稻、黍、稷、麦、菽,实际上都是没有完整的包含了作物的。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

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

徐超轻笑:“哪里是什么五谷哟,也就是一群文人瞎胡闹,国人种植的作物便是以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作物为主的。

《吕氏春秋》里有四篇专门谈论农业的文章,其中“审时”篇谈论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六种作物的情况;“十二纪”篇中说到的作物,也是这六种。

从当时的书做里面,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五谷应该是六谷才对呢!”

红娘子笑道:“爹爹说的是,《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说“五谷”之说的。只有一群不下地,抱着书本掉书袋的儒者,才是因为不曾去了南方,不知道到南方种稻不种麦,是以便编撰了五谷的说法!”

南浮生点点头:“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弟子一本论语,定下了五谷的说法,《论语·微子》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至此,因为儒家的大肆传扬本派学说,使得五谷的说法,渐渐的便是盖住了六谷的本意,使得五谷开始传遍了天下。”

众人有说有笑的朝着前面走去。

道路漫漫,实际上不管是众人说了什么,都是在瞎扯的,只是打发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带着实验室种田 最新章节第133章:不去了,网址:https://www.7v55.com/69/6913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