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色黄昏 三(1/3)

作品:《决战1984

远处此起彼伏的剧烈爆炸声令路边也如同岳海波此刻的心脏一样不安的颤动着,空中依旧充斥战机和导弹低空掠空的轰鸣之上,仿佛在宣告着刚才那场突如其来而又空前猛烈的进攻仅仅只是一个序幕,而密集的枪声已经从岳海波中尉和他的“老虎团”侦察一连前进的方向传来。

作为共和国的心脏,北京的崩工作历来都是中国军队的重中之重≮来自北方邻国的强大压力之下,北京军区除了在三北地区部署了全军最为强悍的地面作战集群—包括第二十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八、第六十三、第六十五、第六十六、第六十军集团军在内的8个集团军及众多独立师、守备师在内的野战兵团之外,还专门设立有负责首都市区军事警卫、守备任务的北京卫戍区。

1959年1月脱胎于原平津卫戍司令部的北京卫戍区,在隶属北京军区建制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直接领导着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不过北京卫戍区和其他城市的卫戍司令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除了大量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之外,还一度直接编制有四个装备精良、齐装满员的精锐警卫师′然名义上是警卫师,但是这四支负责拱卫中央领导机关的禁卫军却无一例外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百战虎贲。

岳海波所在的警卫第三师的前身便是在解放战争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和华东野战军的其他部队相比,六纵第十六师几乎全是中央苏区长征之后留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老部队,抗日战争时期更改编新四军第2支队(团)在韦岗、东湾、陈巷桥等地痛击过日寇侵略者,由于二团战功显著,而被苏南群众赞誉为“老虎团”,团长王必成更被称为“王老虎”∵过了苏中的河网,走过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的硝烟,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七十师,在入朝参战之后便驻防京郊担负起了崩首都的重任。

不过虽然同属于“根红苗正”,但是岳海波所在的警卫第三师与驻守在北京中心城区的警卫第一师以及一年前刚刚改编为武警北京市总队的警卫第二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警卫一师和武警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内部崩,虽然是师级编制但是装备还是以轻武器为主。而警卫三师所要负责的却是首都外围的机动作战和首都防空作战,因此基本上还保持着1962年10月底第七十师改编为机械化师的装备序列—拥有着大量野战防空系统、主战坦克和装甲运输车等重型装备。

虽然自己所在的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作为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其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在全军首屈一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御林军。但是岳海波却作梦也没想到在这场决定中苏两国甚至整个世界命运的最终决战之中,自己和自己的部队会在第一批登场。

当第一阵剧烈而又连贯爆炸声传到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位于朝阳管庄的驻地是在下午6点左右。对于大多数中国军队而言这个时间段正是晚点的用餐时间≮侦察一连安静到只有食物咀嚼声音的食堂里,突然从西偏北方向传来的恐怖巨响,让所有军人都第一时间放在了陶瓷饭盒目光齐刷刷的指向了连长—岳海波。“看什么看!全连都有,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用餐。”

事实上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已令岳海波清晰的判断出那些爆炸都来自于海淀区的方向。但是身为一名军人,岳海波更深知“军人用胃打仗”的道理,如此密集的爆炸声的背后绝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故,那是战神降临在这片土地之上急促的脚步声。从这一刻开始,什么时候才能再吃上一顿热饭对于侦察一连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在一阵宛如何一般的筷子撞击饭盒的声音之后,几乎不用岳海波发出任何指令,侦察一连的所有士兵几乎第一时间齐刷刷的站起身来,跑向各自的寝室。短短7分钟之后,在营房门口的操场之上,侦察一连的3个步兵排、1个火力排的184名士兵和20辆各型装甲战斗车辆已经集合完毕。而远处的爆炸声非但没有消失和减弱,相反愈加的密集和迫近了。而除了那剧烈的爆炸声之外,刺耳的轰鸣也从空中不断传来,那是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在天空中留下的音轨。

在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传来的战斗号角之中,一系列整队、清查人数、整理装具的基本动作有条无紊的进行着§察一连的全体官兵迅速进入整装待发的状态。“全体都有,稍息、立正,讲一下……。”连指导员司马骧此刻用他那浑厚的嗓音向着在场的所有士兵严肃的说道:“事实上我和大家一样,都不知道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地带,此刻正发生什么!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也消大家能够明白,作为一名军人,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血肉筑就祖国的长城。好了,登车吧!”

在每个排一辆以63型装甲运输车为基础改进而成的83式步兵战车的导引之下,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直属侦察一连迅速驶出营去,向着朝阳路的方向前进。“团部还是没有联系上吗?”坐在其他部队只有装甲营、甚至是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决战1984 最新章节第一章:血色黄昏 三,网址:https://www.7v55.com/6/68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