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台湾民主国(1/2)

作品:《1895血在烧

1895年5月25日,台北府。

这一天对于台湾,乃至台北来说都是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天,在这一天里,工部主事邱逢甲、太仆寺少卿林维源、闽县人道衔陈季同、刑部主事俞明震、候补道林朝栋、内阁中书教谕陈儒林等人,纠集在台北的所有绅商共修一书贺表,一致推举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的总统,还特地铸造金印一颗,上书“台湾民主总统之印”,国旗用蓝底黄虎图案,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民主将军,铸造银章一颗,上书“台湾民主将军之印”,其国号为“永清”,即是取永戴圣清之意,并在台北开设议院,组织议员们制定临时宪法草案。

当日,台北万人空巷,由从士绅到庶民组成的上万人庆贺队伍将台北的大街小巷挤得满满堂堂,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拥着邱逢甲等人将贺表及金印送至巡抚衙门,而因为刘永福还在台南布置防务,银章还需隔日遣员送交至刘永福的黑旗军大营。

此时的巡抚衙门的门前早已张灯结彩,锣鼓掀天,鞭炮声声,礼炮轰鸣,巡抚衙门的牌子已更换成“台湾总统府”字样的金框新牌,衙门四周更是插满了各色的锦旗,迎风猎猎摆,完全一副喜庆欢乐的气氛,一扫之前被朝廷抛弃的悲愤郁闷气氛。

但为了更加增添这一日的喜庆气氛,陈季同特别联络的一些洋商、洋行、洋船都给足了面子,纷纷予以鸣炮升旗祝贺,本来对洋人们并无好感的百姓们见此情景,也不禁纷纷鼓掌表示感谢。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台湾士绅们还专门派代表在成立仪式上特别朗诵了《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虽为独立宣言,但却指出:“日本欺凌中国,要求割让我国土台湾。台民朝廷几经请愿,终归无效。倭奴不日来攻,我已知悉。我若甘心屈从,则我之土地、我之家乡尽归夷狄所有。我若不甘屈从,但因我无防卫,故难以长期持续。我几经与列强谈判,都约以援助,并主张台民首先独立。故我台民与其为敌所驱使,不如决一死战。今会议决定,以台湾岛为民主国,一切国务均由公民所公选之官吏办理……”

不过令人讽刺的却是,此次被台湾绅民们共同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的唐景崧却在这一日之前匆匆给清政府发电文报告,说的却是:“惟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全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当相机自处!”

在他的内心之中,其实根本就不想做什么民主国的总统,他从一开始便没有什么抗日决心,满脑子想的却是内渡内渡内渡,如果不是邱逢甲等人以死相逼,恐怕他早就溜之大吉,哪管洪水涛天。

也就在这一日,唐景崧即电致各直省大吏:“日本索割台湾,台民不服,屡电奏不允割让,未得挽回。台民忠义,誓不服倭。崧奉旨内渡,甫在摒挡之际,忽于五月初二日(西历5月25日)将印旗送抚署,文曰:‘台湾民主总统之印’,旗蓝地黄边;不得已允暂视事。民主总统由民公举,仍奉正朔,遥作屏藩,商结外援,以图善后。事起仓猝,迫不自由,已电奏并布告各国。能否持久,尚难预料,惟望悯而助之!”

唐景崧本就无心做这什么短命民主总统,因此在此次台湾士绅们上报的政府机构人员中,他也是看也不看就一一批准。

他自己担任大总统不说,大将军为刘永福,团练使为邱逢甲,副团练使为郁笑城,议院议长为林维源、议院议员有陈云林、洪文光、白其祥等人,而内务大臣为俞明震,军务大臣为李秉瑞,外务大臣为陈季同,兵备道为区鸿基,游说使为姚文栋等等,余下各府、州、厅、县人员照旧。

这一日,郁笑城也在第一时间内拿到当日最新的新闻快报,当他看到台湾民主国成立机构人员中出现自己的大名时,就忍不住会心地发出笑声,他突然有了那么一点改变历史的成就感,也许这只是迈出的最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谁知道日后是否会从而导致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呢?那样的历史是否还会是自己熟知的历史吗?

他兴奋地在屋内走了十余个圈子,让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终于,他停在桌前,从桌上拿起狼毫,毫不犹豫地在快报上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然后郑重其事地将报纸折好,收入贴身的内衣中,这便是他穿越历史的第一份信物,这便是支撑他带领全体红标军继续战斗下去的信仰,这对他来说甚至比性命还要宝贵。

是的,他确实来过1895年,确实开始改变了这个历史,他还将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叙写这段黑暗沉沦,屈辱灾难的中国历史。

而与郁笑城一样在第一时间里就从机要官手里接到这份新闻快报的桦山资纪,情绪却复杂得多,机要官是将新闻快报以电报形式交到他的手上。

这份电报桦山资纪看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他十分仔细地看着出现在电报上的每一个台湾民主国政府机构的人员名单,不过他并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个副团练使的名字上,而是将目光投落在团练使邱逢甲的名字上,细细地琢磨着这个名字背后的信息。

“你们玄洋社对这个人可知多少?”桦山资纪终于从案上抬起头来,用手指敲着电报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1895血在烧 最新章节第28章 台湾民主国,网址:https://www.7v55.com/241/2417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