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3/4)

作品:《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不过实际上一直只停留在理论上,因为身边并没有任何人能让他实践一番。不过幸好他学的内容还算靠谱,给赵璨用过之后,效果还不错。

“今日有人在朝堂上劝我尽早立后了。”赵璨沉声道。

平安的手微微一顿,然后又自然的继续,口里问道,“那陛下是怎么答复的?”

“自然是按照平安所授的诀窍,能拖就拖。”赵璨含笑道,“等过段时间拖不下去了,我再告诉他们,宫中如今空闲的房屋少,就算要选也选不了几个,而且怕委屈了大家闺秀们,只在民间采选。”

虽然要表达出不选贵女入宫的意思,不过这话不能直接说,得给足臣子们脸面,免得他们继续聒噪。而找个含蓄的借口,他们就会自己去思索这件事后面的深意——比如皇帝是不是怕外戚擅权?

到时候他们自然就会退却了,甚至不需要赵璨这边做什么。

平安才想起还有这么个理由,其实这只是他之前的玩笑话,但是现在想想,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东六宫被用作武学,西六宫则住着先帝的嫔妃,还有如今剩下的部分宫人,实在挤不出地方来给赵璨的嫔妃住了。

唯有太极宫后面的两仪宫是空着的。但那是皇后居所,从来也没有其他嫔妃入住的道理。

这么一想,若是自家女儿真的入了宫,连自己的宫殿都没有,未免太过凄凉了。大臣们一颗火热的心都冷了几分,毕竟是娇宠长大的女儿,即便是进宫,要受这样的委屈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他们不得不怀疑赵璨是早就准备用这个做借口了,才会将好好一个皇宫折腾成现在这样子。

官员们的热情稍稍消退之后,对这件事也就催得不那么急切了。毕竟对他们来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可能成天纠缠此事。只不过得了空还是想要劝谏一番罢了。

入夏之后,出海贸易的商人们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巨额的财富,还有南洋那边的特产,整个大楚又开始热闹起来。

首先就是海关大大的赚了一笔关税。

平安减了农业税,在对待商人的时候就不怎么客气了。这时候的商税是十税三,平安是一分都没有少收。

甚至他还在琢磨着设立个税收分级制度。普通的生活用品可以减税,鼓励商人们进行这类的贸易,盘活市场,至于奢侈品行业,多半都是被大商人们垄断,而且都是暴利,大可以多收一点税。

如此“劫富济贫”,可以尽量保证国内的阶级两极分化不会太过严重,一点点让普通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至于大商人们,这点税收对他们来说,也不至于会伤筋动骨。

不过这个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具体如何制定标准,平安还要反复琢磨一下,争取做到最好,别出台了政策之后才发现到处都是漏洞。

在这上面,平安一直很谨慎。

因为他知道,这是新政的开端,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给后面的人画一条线,这条线必须十分分明,将来才不会有人越过去。——不过说到这里,大楚的律法也实在是应该修改一番了。

现行的《大楚律》是太/祖时所制定的。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内容照搬了前朝,随便改头换面一番罢了。

这些年来并没有进行过修订,反倒是朝廷出台了不少补充政策。以至于很多时候,律法上的规定跟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甚至相违背的。

不过古代因为皇权至上,所以在法律这方面反倒不是特别注重,民间断案更是全凭官员自己的聪明才智。百姓们要靠运气才能撞到一个“青天大老爷”,不然多半只能忍受冤屈。

而且古代刑讯还是合法的,所以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也不胜枚举。

随着市场繁荣、新政施行,旧有的律法势必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所以修订新的《大楚律》也是势在必行的事。

掐指一算,需要做的事情,实在还有许多。

所以平安也没有多少能够用来伤春悲秋的时间,况且这件事情上赵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没有任何可以指责之处。

安平三年秋天,武学第一届学生终于回到了京城,带来了厚厚的一大摞资料和各种地图,以及平安所需要的人口资料。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平安亲自带着人花费了一段时间才彻底整理出来。

因为水泥路的修建是从京畿往四周辐射,所以带回来的地图,也是京畿一带的。这里几乎不会出现战争,所以这些资料战略上的意义反倒不大,最重要的反而是人口资料,和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些学生们的表现比平安设想的还要好一些,毕竟他们本身就是从下级军官之中挑选出来的,对于怎么跟下面的人打交道,更熟悉一些。所以得到的资料之中,颇有一部分很珍贵的。

平安满意了,对待这些军官们自然就大方了许多。

原本培养这些人就是为了在军队里收拢人心,所以光是培训出出色的能力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于武学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对武学的亲近比对自己从前服役的军队更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最新章节第187章,网址:https://www.7v55.com/24/2421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