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3/4)

作品:《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古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些地方正是大有可为之处。”

“的确如此,”齐王听得连连点头,“不满平安你说,孤后院也有几位丽人,每月在衣饰妆粉之上的花费着实不小。我在洛州时曾微服私访,就是普通人家,年底有了余钱,也要多买一条鱼或者一块肉,给孩子扯一块布做新衣裳。可见你所言不谬。”

就是这么艰难的处境下也想攒钱买这些,要是有一天这些人都不必担心吃饭的问题,每天都能吃饱,手里还有余钱,他们怎么可能忍得住不花出去?

这些东西虽然是小道,但是齐王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花费在上面的精力不少,被平安这么一提醒,忍不住道,“莫非平安的意思是要一起来做这个生意?”

平安哭笑不得,“不是做生意。王爷也知道我之前曾经负责过一段时间图书馆的事务。莫说是普通人家的藏书,就是皇室珍本善本,我也有幸翻阅过。惜乎其中没有任何一本专门介绍这些东西的书籍。王爷精研此道,想来也有不少想法,何不将之写下来编纂成册,供后世人翻阅?”

“你是说要孤去写书?”对于著书立说这件事,齐王倒不怎么抗拒,只是,“这种东西写了会有人看?”

“王爷都没有写,怎知不会有人看?”平安说着凑到齐王耳畔,低声道,“譬如这茶,如今读书人桌上都是必备的。但究竟什么茶好,什么水好?个有纷争。若是王爷能够作这样一本书出来,自然引人附和,最终成为标准。”

平安虽然说得含糊,但是齐王已经明白了。

现在东南那边开了不少茶园茶山,不过盈利也并不如原本所想的那么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茶名气不大。若是能将之列入书中,被人关注,自然身价倍增。

况且齐王一向自诩在这些方面是绝不会输给旁人的,自然对于将自己的标准变成大家的标准这件事很有兴趣。

平安趁机又将其他事情也说了一遍,最后才转回到大义上来,“陛下体恤宗室皇亲们,虽各有所长却难以施展,所以才决定给一份恩典,划一块地方和经费,让大家潜心研究。若是能有所成,也就不枉费这份才能了。不过宗亲们都十分桀骜,唯有王爷这样的身份,才能压服得住他们。”

如果一开始平安就提这件事,齐王少不得会以为他是胡乱找了一件事来打发自己,势必不会答应。但是现在他已经对平安新生敬佩,又被平安忽悠得找不着北,听见他这样说,便“义不容辞”的答应下来了。

崔玉君在旁边听着,脸都快要拉到肩膀上去了。

王爷平日里明明很清醒,怎么遇到这个姓齐的,就总是会被他带着走呢?被坑了一回还不算,又要跳进去第二回?

然而没等他开口阻拦,齐王已经干脆利落的将事情应下,所以崔玉君除了咬牙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不过思来想去,有些事情做总比无所事事要强,况且能够提高王爷在宗室之中的名声和威望,也是好事。只盼这次的事情里没有什么陷阱才好。

忙乱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等平安再回过神来时,夏天都快过去了。

而他之所以会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冯玉堂和开阳来找他汇报,说是武学堂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了,学员们也陆续抵达京城,问平安什么时候可以开学,以及要不要弄个什么仪式。

于是平安才将自己从案牍之中抽身出来,意识到时间又过去了许久了。

“武学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先过去看看。”他说,“对了,叫上陛下。”

武学堂的位置就在后宫之中。将东六宫通往中宫的门全都锁上,便隔出了一个单独的地方来,不虞会被打扰。而且那么多人住在这里,倒显得宫里也热闹了许多。

教室和学员宿舍都安排在这里,所以虽然还没有开学,但已经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平安过来之前留了个心眼,换了普通的衣裳,果然很有用。一路走来,虽然四个人的组合看上去有些奇异,而且东看西瞅指指点点,但也没有人觉得奇怪。

因为他们刚刚知道自己竟然要住在皇宫里受训的时候,反应也是差不多。首先就要到处走走,看看这传说中“天下最富贵的所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冯玉堂在一旁小声的介绍,“因为宫殿从前都是主子们的居所,不好轻动,所以都安排成了课室。住处是从前各司局人员的住所,已经重新修整过。吃的东西按大人之前交代的,单独请了大师傅起了大灶,就在后头。不过那边污秽得很,陛下还是不要去看了。”

“现在总共有多少学员?”听见他这样说,平安就止住了脚步,转头问道。

冯玉堂道,“一百一十六人。其中半数是京中四卫送过来的,另一半才是各地来的。其中河北和西北边军,又占去一半。余者便是各地驻军送来的人了。”

这个比例虽然在预料之中,但听到之后,赵璨还是忍不住沉下了面色。

在他颁下的圣旨之中,并没有点明人数,就是想要看看下面的端倪。果然整个大楚三十二州,除去河北和西北九州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最新章节第174章,网址:https://www.7v55.com/24/24212/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