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2/6)

作品:《经济大清

章写了一段主角和朝鲜王妃坠崖求生的情节,写的十分畅快。

2018年,证监会卡紧了过会审批,导致前景不好,行业内一片萧条。

审计们也得益于此,放了很长时间的假,我就正好借这个机会奋力更新。

2018年10月。

我的第三个预审开始,工作变得繁忙,基本就没有时间更新了,所以本书就转为了周更,每周都靠着存稿过活。

这段时间的更新可谓是极度不稳,本来就不多的读者,也流失了大半。

不过我并没有放弃这书的念头,当时心里想着,2019年一定要将本书完本,

2019年6月。

年审完全结束,我放了近一个月的假,本书正式向完本做最后的冲锋。

只是长时间不写,导致再次提笔又出现了极度不适,加上懒癌发作,每天更新量只能达到3000左右。

拖拖拉拉。转眼到了9月份,新一轮的预审在即。

我发现不妙,这才开始疯狂赶进度,9月末至十月中旬这段时间,每天更新量都在9000字左右,10月18日,是我写完本书最后一章的日子,这一天,更新量突破历史极限,达到13000字。

写下全书完,三个大字,感慨丛生,回首写作之路,只觉满是荆棘坎坷。

二、收获

虽然数据惨淡,虽然没几个读者,虽然收获臭鸡蛋一箩筐。

但我敢说,这本书我是用心写的。

光是的细纲,我就写了数万字,每一处情节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查阅了无数资料。

全书150万言,没有半个字是我水出来的。

刚写历史时,我还是个懵懂的起点新人。

对清朝历史的了解,仅限于中学课本和《康熙王朝》。

那时,我还不知道清初的辫子是金钱鼠尾。

不知道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不知道古代直呼人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不知道火枪的激发原理,不知道何为膛线。

不知道碧螺春、铁观音都是在康熙三十年以后发现的。

不知道水稻、小麦、玉米一年几熟,亩产多少,何时播种。

甚至不知道,中国古代是农历计时,元旦和春节实际上是同一天。

我还记得,本书前半部,最严重的两个就是:

1、节气与农历的月份完全对不上,农历八月了深秋,大清还是夏天,农历十月份了寒冬,大清还是秋天。

2、根本不顾气候乱种庄稼。比如主角身处东北,枉顾冬天天寒地冻需要休耕的事实,让百姓种冬小麦。

虽然,这两个bug几乎没有读者发现,但我必须承认,这是我的一个失误。

以上种种茫然困惑,都在我的不断写作学习之中,与杠精们的撕比之中,读者大大们不断的提醒之中,渐渐了然了。

期间,为了写清地理环境,我买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为了塑造萨布素这个人物,我读了《萨布素将军传》。

为了让武器的技术发展历程更加真实,我买了《世界火器史》。

为了搞清清朝经济数据,我读了一些列论文资料。

为了写好蒸汽机,我仔细研究了蒸汽机工作原理图,了解了蒸汽机的发展历史。

写完《经济大清》,我由衷的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

我现在知道,满族人从不姓名连读。

我现在知道,早期火枪的威力,与准星、照门、膛线、火药、弹头都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火绳枪、燧发枪只是其激发方式不同,与威力并没有太大关系。

我现在也知道,蒸汽机根本不是烧开水把盖子顶开这么简单,制约蒸汽机发展的一直都是能效比。

我现在还知道,清朝不是人人都要自称奴才。康熙年间,也不是人人都要剃发易服。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讲。

我懂得了如何调整心态,看待杠精们的无知言论。

我懂得了了解市场的重要性,设定的重要性。

我懂得了网络如何构思行文,如何撑起动辄几百万字的内容。

但最终要的是,我明白了,写一本,要肩负多大的责任,下多大的决心,做多少的准备。

有了完本《经济大清》的经历,往后写作也好,学习工作也好,都可以像写《经济大清》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的走下去。

三、人物

1、胤祚。

起初这个主角,我想写的是康熙的四阿哥,也就是雍正,但后来觉得雍正是要做皇帝的人,每天的生活太过无聊了。

而后查了查康熙的子女,发现康熙的第六个儿子,胤祚六岁早殇,一片空白,很适合拿来做个的主角。

于是,我的额主角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定下了。

相信大家也都看得出来,胤祚的人物原型就是作者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济大清 最新章节完本感言,网址:https://www.7v55.com/208/20869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