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1 此消彼长(1/2)

作品:《一代权臣

却不料自此以后,天子便一连几天没有召见过秋仪之。秋仪之感到奇怪,找了个请安的由头,想要试探试探天子的态度。可天子似乎十分繁忙,在“青崖观”中,只让秋仪之磕了个头又随口拉了两句家常,便叫他回往了,别的事情只字未提。

秋仪之心里不安,便往询问自己的师傅钟离匡。

这位钟离宰相也是忙得四脚朝天,说是江阴、镇江两处登陆作战进展也是十分顺利,因此连同金陵这边天子亲身坐镇指挥的兵马,三路雄师总共有三十万之众南下。这三十万人,便是三十万张嘴巴,人人都要吃饭、天天都要吃饭,江南这边又正是青黄不接时候,这么几十万人吃的、喝的、用的,都必须从江北转运过来。

千里转运粮草,乃是一项动用全国气力的大事——一颗粮食从土地里被农民播种收割出来,出售给当地的粮商,换来的银子作为税收上缴给朝廷,朝廷再用农民上缴的银子从商人手中收购,然后集中存储、运输、一直送到前线将士的嘴巴里头……这样复杂的工作,无时无刻地不在大汉南北进行着,就连钟离匡这样有真才实干的宰相,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尤其是江南民力可贵,一工人工所需的用度,比得上关内道两三个人的人工。搬运粮草补给的人工钱出得少了,便根本没人来干活;出得多了,朝廷财政又受不了。因此钟离匡想了无数措施,却依旧没法将全部运力调动起来,大批粮食补给被暂时囤积在漕运衙门,无法发送到江南各地。

因此现在朝廷仅能保证三十万雄师的吃喝用度,保证了他们不会因朝廷欠粮、欠饷而哗变叛乱而已——而要如何运用这三十万人马,迅速展开举动,实现将岭南军主力全部切断在江南道之内的目标,则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幸好当今天子郑荣蓝本就是打仗出身的马上王爷,战略战术无不精通,如今又御驾亲征身处江南道中,各方面消息也是极为通达。因此在他的亲身安排之下:

宗子郑鑫从江阴立即南下,抢占地形以丘陵为主的衢州府,会同把守住越州和湖广交界之地的右将军韦护,一同堵住江南同西边几道的接洽;

金陵方面则充分利用最近从江北运来的马匹,也不同岭南军交战,而是直接杀奔温州府地界,占领几处险要关隘,切断江南直接进进岭南的通道;

镇江方面的皇次子郑森则负责寻找岭南军主力,凡是碰到大股岭南军部队,便立即发动突击,能够击破便马上击破,不能击破的也要立即同他们逝世缠烂打,要的就是拖延住岭南军南下回收的速度,为完玉成部切断举动争取时间;

朝廷进行这样大的军事举动,倒不怕战场之上一场战斗的成败、也不怕一城一地的得失,怕的却是后方不稳,还好在京城洛阳里监国的皇三子郑淼忠于职守,将日常政务梳理得井井有条,军需供给也都远远不断地送到江南,确保了天子亲身领军万无一失。

这种时候,天子郑荣胜过岭南王郑贵的处所,终于毫无粉饰地显露了出来——毕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子身边有这么多得力可靠的助手,比起岭南王郑贵军事政务必须事必躬亲,不知强出多少倍来。

于是江南方向喜报不停传来——衢州、温州几处重要关卡被朝廷兵马第一时间抢占,且在之前并没有大股岭南军通过这些关隘南下逃遁;郑森先后击败了几股人数在两三千人左右的岭南军,虽没有捉住郑谕的主力,却也狠狠打击了岭南军的士气、耗费了岭南军的实力——战场形势越来越好,眼看岭南王府叛乱指日可平。

此时的郑谕固然还没有被官军创造行踪,可放眼看往,全部江南道已被官军围困得好似铁桶一般,而他自己,就似乎是在铁桶中的一只老鼠,虽还能在某种程度上自由运动,可实际上已在网罗密布之中走投无路,只待最后的灭顶之灾了。

郑谕知道自己所犯的乃是谋反谋逆的大罪,自己的父亲——岭南王郑贵——乃是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兄弟,天子或许能够看在这层情面上饶他一逝世。而自己这个岭南王庶出的二儿子,从来没同天子见过面,天子没有半点理由饶过自己。

因此只要被朝廷拿住,那等候郑谕的就只有逝世路一条。

这个时候,郑谕是多需要有人替他拿拿主意、说说建议,然而自己的父亲幽燕王郑贵留给自己的战将谋士,逝世的逝世、逃的逃,剩下的寥寥数人,只在为自己今后打算,谁还有空真心替郑谕出策划策呢?

然而狗急了也要跳墙,兔子急了也要咬人。

郑谕眼看江南道的包围圈越来越周密,也越缩越小,知道自己只有孤注一掷这一条路可以走,只有趁着现在手里头还有将近十万兵马的机会,同朝廷搏上一搏才有求生的盼看。

于是他召集全军文武,召开或许是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此时此刻的郑谕已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里还敢在大城市里久留,开会之所,也不过在僻壤乡间的一座破败了不知多久的佛寺当中。

他倚着蒙了存许厚的一层灰的香台,慷慨激昂地高呼了一串意义不大的陈词谰言,终于咬牙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代权臣 最新章节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11 此消彼长,网址:https://www.7v55.com/204/20403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