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39 视人命为草芥(1/3)

作品:《一代权臣

当夜,兄弟三人令人封存了躲书阁,也不回山下军营,就在毓璜顶上过夜,由郑鑫执笔重复考虑,将一封报捷战报写得花团锦簇,直送广阳幽燕王府。同时修书一封,遣亲信精骑邀三弟郑淼与崔楠互换,来毓璜顶相会。

这崔楠固然少言寡语,心中却是极为清明,知道兄弟四人有要事商量,不愿在其中插上一脚,也不等郑淼到来,点齐亲兵,越日一早便出发了。

没想到这崔楠离开仅仅半日,郑淼就已来到伏牛山脚下,身边只带了十余个亲信随从。

郑森等人听报,忙穿着齐整,下山来接。刚至半道,就与郑淼碰头,未及冷暄,郑淼喘着粗气便道:“此处不是说话处所,可有隐秘处所,小弟有要事须同三位兄弟商量。”

众人知道这郑淼平素最是儒雅从容,从未见他如此紧张,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也无心再领他观赏毓璜顶上奇山异景,直接将他引到天尊教总坛上的一间房屋内。

郑淼随着众人进屋,复又出门喝退四周守卫兵将,亲身将房门紧闭,这才长出一口吻,从贴身衣物中取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递到郑鑫眼前道:“父王有事,全在此信之中,请诸位兄弟传阅。”

郑鑫知是幽燕王书信,也忙恭敬地双手接过,展纸细读,沉吟半刻后,交给郑森。

郑森接过,才看到一半,张嘴就是粗话:“老子……”见郑鑫抬手禁止,只好将说了一半的话咽在肚子里,耐着性子读完,又递给仪之。

秋仪之忙不迭地接过书信,见是一笔端正凝重的小楷,正是郑荣亲笔所书无疑,看了内容却是大惊失色。

本来郑淼、仪之并崔楠、韦护率军南下平叛以来,俘获乱军十余万人,不知如何处理,便请示父王。幽燕王郑荣同谋士钟离匡几番商议,拟下报告,恳求户部批准将这十万之众迁往幽燕边境,耕种新开辟的土地。没想到户部竟然回复:“此天尊教匪,无君无父,犯上作乱,十恶不赦,着所部官军尽数就地斩杀,务求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看到这里,秋仪之眼中几乎喷出怒火,好不轻易耐住性子,持续往下读,却是郑荣与钟离匡重复计议,感到此事尽不可行,只见幽燕王写道:“河南造反之徒,除少数邪教逆匪外,多是良民,只因生计无着,方才铤而走险,若是不加甄别轻动杀机,则上犯天意、中悖世理、下损阴鸷,非人臣所为、非人伦可许、非人情可恕。”

这几句话真真写到秋仪之心坎里,眼中竟有些湿润,看到幽燕王接着写道:要幽燕部队立即收拾行装,第一时间全数撤离河南,不可有天职拖延。

又道:“此事虽有违朝廷令旨,然本王自会再向朝廷请命。尔等见信立即率军携俘虏退回幽燕,本王已安排接应人马。此事万不可有半分迟疑,否则十余万生灵涂炭,尔等万逝世难赎其罪。密勿。”最后是幽燕王郑荣的署名及私印。

信写到这里,意思已是非常明确了,再不容这四兄弟有什么商议余地。但毕竟兹事体大,秋仪之将信又看了一遍,这才递还给大哥郑鑫,说道:“义父既有此书,我等不可再行盘桓,唯有依令行事。只是应当如何举动,还请大哥居中指挥。”

郑鑫紧锁眉头,接过信函,一边慢慢地照旧折好,一边思索着说道:“仪之所言甚是,为今之计,只有谨遵父命而言。愚兄不才,就要下令了!”

另三人听了,团团一揖道:“愿听大哥差遣!”

郑鑫清清嗓子说道:“我军俘获乱民,以西线为多,幸好早有筹备,已集中于河南、幽燕边界。三弟、四弟本日就星夜回营,莫再甄别身份、征求意见,立即会同崔、韦二将拔营出发,将全部乱民统统押进幽燕境内,再从长计议。”

郑淼、仪之听了,正色道:“得令!”

郑鑫点点头,接着说道:“愚兄此间亦有数千俘虏,更有邪教骨干数十名,这总坛之中财物军械也待盘点。二弟立即收拾人马,押送俘虏,沿途收拢各地驻军,务必要在旬日之内进进幽燕地界。愚兄自领三百亲兵及两千中军,在此等候河南当地官员、部队交接,并为诸位兄弟殿后。”

郑淼听了刚要说话,郑鑫却知道他的意思无非是要替自己殿后,表情极为严正地说道:“贤弟好意愚兄心领了,本日形势紧张,再不容我等费时争辩。还看三弟同仪之一路顺风,警惕办事,不可辜负了父王和愚兄啊!”

这郑鑫说得极为诚恳,让两人再无话说,只又拜了一拜,道声:“保重”,便退出屋外,下山举动往了。

秋仪之当年随郑荣北上草原同渤海达利可汗会盟,初上战场便献上妙计,助大汉渤海联军将不可一世的毗西密汗杀得仅以身免,达利可汗兴奋,便送了仪之几匹汗血宝马的幼驹。这仪之当时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哪里会饲养马匹,义父郑荣便替他将这群骏马收养在王府马厩之中。郑荣与突厥交战日久,当然知道草原上好马良驹的重要性,这群宝马只用作繁殖以利改良幽燕战马血统,就连自己也舍不得骑。但这几匹汗血宝马毕竟是达利点名赠予秋仪之本人的,碍于这层关系,郑荣终于在秋仪之十八岁时送了他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代权臣 最新章节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39 视人命为草芥,网址:https://www.7v55.com/204/2040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