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7 一道缝隙(1/2)

作品:《一代权臣

越日一早,天空悉悉索索下起雨来,阵阵秋雨带着刺骨的冷意,将一座宏伟高大的潼关,以及守护它的大汉朝廷官兵笼罩在其中。

假如放在以前,这种气象之下,守卫潼关的兵卒早已经昏昏欲睡,或者干脆旷工翘班,在家中酣睡。

然而眼下正值战事紧张之际,朝廷在河南同幽燕雄师作战几番不利,这道潼关已是敌军同京城洛阳之间唯一的屏障了。

为巩固这道最后防线,龙椅还未坐热确当今天子郑爻,在先后撤免了两任主帅之后,特地派了官军之中资格最为深厚的老将白文波担负前敌指挥,总揽一切军务。

老将军白文波固然年老,却也尽心负责,他一拜领诏书,便将中军大营设在潼关之上,居高临下组织安排潼关防御事宜。同时下令关内关外所有禁军统统在潼关东侧集中,想得就是凭借这座难攻不落的天下雄关,将幽燕王郑荣阻隔在潼关之外。

有了这几重关系,蓝本就负责守卫潼关的兵丁士卒,只好委曲打起精力,认真警惕当差,唯恐犯了军令,成为白老将军出征祭旗的人肉就义。

即便是如阮文龙这样久在潼关办事的老兵油子,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一大清早就领了二十来个兵丁,沿楼梯登上城墙,守护在启闭城门必须用到的绞盘机关旁边。

潼关城门极为厚重,寻常百十来个人一齐用力,也只能推动分毫,必须依附修建在城楼上的机械,才干开启封闭。

这本是一处极重要的所在,老将军白文波本想派自己亲兵警惕守护。然而此处机关年久失修,经常产生故障。而一旦产生故障,能够立即处理的,便只有那些同这些机械打久了交道的潼关老守关兵卒。

无奈之下,白文波便依旧只能在重用原有兵卒的条件之下,又派出自己亲信侍卫从旁协助。

对此,阮文龙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这些亲兵名义上说得好听是协助自己办事的,实在说到底却是监督自己做事的太上皇。

因此只见阮文龙装模作样地敲打了几下机关绞盘,算是做过了日常检验,便极恭敬地走到白文波领头亲兵跟前,一拱手道:“刘百户,小人实验过了。这绞盘现在看着还行,就怕最近几气象象湿润,木头滑轮泡软了,撑不了多少时候。”

这姓刘的百户身高七尺有余,长得威风凛凛,一看就是一员精兵强将。他听了阮文龙的汇报,点点头:“此事阮千总已是几次上报,白老将军也早已同朝廷说过多次了。然而兵部、工部尚未断定此事应当由谁主管,或许还要迁延些时日,才干修理完毕。我等守御有责,只能略尽人事,时时维修罢了。”

说着,他又扭头朝阮文龙带来的士卒仔细打量了几眼,问道:“这几位兄弟,倒是眼生得很,末将貌似从未见过。”

所谓陌生面貌,说的就是换上官军军服,随着阮文龙混上潼关的秋仪之等二十来人。

阮文龙早已被教会了推辞借口,尽不迟疑地说道:“哦,这几个是潼关招的新兵。本来那些兵油子一个个好吃懒做不说,还成天摆谱,小人早就想开革了他们。正巧白老将军整理军务,小人便从四周村庄里招了些良家子弟过来……”

刘百户却见这二十多个“新兵”之中除五六个面相尚属和气之外,其余诸人都长得凶神恶煞一般,实在不像是什么良民,于是说道:“招募新兵乃是大事,此事不可擅自决定,还需禀告白老将军,由其定夺方好。”

“白老将军年纪已高,又军务繁忙,这点小事何须劳烦他老人家。往常我潼关招募新兵,上头从不过问,只在月底报备即可,也算是惯例了吧。”阮文龙道。

那刘百户却道:“今时不同往日,守卫潼关又是眼下朝廷第一重要差事,此事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若千总眼下繁忙,末将可代为向白老将军请示报告。”

阮文龙听了一惊,心想这事要是被捅破了,自己便是吃准了的谋逆罪,说不定都不用三司定谳,立即就按军法在这潼关墙头枭首示众。

想到这里,阮文龙后背心不禁渗出冷汗来,忙急中生智,推辞道:“不敢劳动刘百户。这些人还未被正式募为官军,小人还要再考核一番才干决定。到时或许全部留下,或许一个不留,断定之后,再向老将军禀报不迟。”

刘百户依旧不依不饶:“那就更需要向上禀报了。这些人尚未进我大汉军籍,或许混进一两个奸细探子。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末将和阮千总,都是吃罪不起啊!”

刘百户说者无心,阮文龙却是听者有意。在他耳中,好似每句话都有所指一般,浑身高低都已被冷汗浸得湿透,搜肠刮肚地正要分辨,却听关前一名瞭看军士高声喊道:“快看!那边是什么人?”

刘百户听了精力一凛,不再同阮文龙纠缠,忙跃到潼关雉堞旁边,透过垛口纵目远眺,果见一票骑兵约有一百来人,全速向潼关方向飞奔。又看他们军衣服色,固然都破旧不堪,却也能尽不费力地分辨出他们朝廷禁军的身份。

自白文波下令,滞留在河南道的官军全部退守潼关之后,像这样匆促赶来投奔的禁军,潼关不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代权臣 最新章节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7 一道缝隙,网址:https://www.7v55.com/204/20403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