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4 正面交锋(1/2)

作品:《一代权臣

秋仪之实在却是过于谨慎了。

此番作战如此顺利的原因,并非戴鸾翔使了什么诱敌深进之计,而是他根本就不在大营之内。

本来是戴鸾翔几日之前一场大胜,将幽燕雄师驱赶出邓州全境,便想着能够乘胜追击,攻击盘踞在汴州的幽燕部队。于是他自认为幽燕军已被自己打怕了,短时间内不会再在西线发起攻势,故而尽调军中主力,西进汴州,攻击郑淼、崔楠所部。

然而郑淼和崔楠都见识过了戴鸾翔的厉害,便由郑淼拒收大营不敢轻易出击,崔楠只领一小部精锐骑兵,四处袭扰,却也只是一触即退,不敢恋战。

因此戴鸾翔领朝廷禁军同幽燕部队对峙了近十天,虽不乏小胜,却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成功,逐渐陷进僵持。秋仪之便是在这当头,趁主帅不在大营之机,一举度过滹沱河,重新进进河南境内。

戴鸾翔听闻消息,长叹一声,只是感叹朝廷之中除了他自己之外,竟无可用之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收复汴州的大好机会,重新挥军西进,巩固邓州防线。

秋仪之直到渡河之后的第二天,接到汴州方面三哥郑淼发来的军报,这才知道本来指挥身前敌军的并非名将戴鸾翔。这让他不禁烦恼万分,早知如此,当时便催动雄师奋力进攻,即便不能将眼前这股官军全部击溃,好歹也多少消灭一些有生气力。

因此秋仪之估摸着戴鸾翔从汴州回师来援,怎么着也要三天,官军阵中还有整整一天时间没有主帅指挥,便点起三万精兵,在营寨之前排好阵型,便要以势压人,力图速战速决,一举击溃前方新吃了败仗的那支官军。

官军两天前刚被秋仪之从滹沱河边的大营之中赶了出来,促匆促忙在一座山下临时立起营寨,同幽燕雄师隔开数百顷稻田远远相看。

当时正是八月金秋,若是换在别处,正是五谷丰收之时,两军阵前这片稻田中所种植的水稻,即便还未成熟,也早已结起稻穗,静候丰收了。然而自今年年初一场天尊教之乱,河南道便是名不聊生,这般大好良田也都荒废了,只稀稀拉拉长了几根杂草,显得十分荒野。

然而这样开阔的平原,却是两军对垒最好的战场。

于是当日凌晨,秋仪之兵分两路,由幽燕王次子郑森带领骑兵在前方掠阵,讨逆将军韦护领步兵、弩手在后缓缓推动,自己则居中指挥,压向官军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寨。

雄师推动到间隔官军营寨还有两三百步之处,前方营寨之中忽然响起一声炮响,几扇营门缓缓打开,大批官军从中依次鱼贯而出,紧邻营寨摆下防御阵型。

秋仪之坐在自己那匹青色的汗血宝马之上,远眺官军阵容,见他们阵容齐整、旗帜鲜明,丝毫没有两天前那副慌张的样子容貌,转眼间便已排好了阵型。

秋仪之虽是头回独自领军作战,但自跟了郑荣以后,也是年年出兵放马,作战经验并不匮乏。他一眼瞧出官军态势同两天前大不雷同,便知其中必定有变,又远远看见对面阵营之中似有一员红袍大将指挥若定,怀疑是名将戴鸾翔星夜赶回,便传令在身边侍卫的赵成孝道:“你往传我将领,叫二王爷殿下不可轻敌冒进,立即回来,在我右侧列阵,静观对方变更。”

赵成孝答应一声,便纵马如离弦之箭,跑往报信往了。

赵成孝离开没有多久,秋仪之身后又过来一名轻骑,在他耳边说道:“幽燕王有令:戴鸾翔已单骑回营,义殿下若觉难以取胜,自可回兵避战。”

秋仪之连忙向前远看,见郑荣果然在自己雄师两三百步的处所,在一群盔明甲亮的近卫亲兵簇拥之下,远远视察前线情况。

秋仪之见郑荣在后亲身为自己压阵,心中反而有了主心骨,待郑森回到本阵,便同他及韦护稍稍商议一番,便对那传令兵说道:“你这就回禀王爷。就说我等先与戴鸾翔交战一番,若战事不利,还请王爷先行撤退,自有我等殿后。”

那传令兵一面听、一面默记,待秋仪之说完又复述一遍,见没有需要补充的,便拨马向后飞奔,禀报郑荣往了。

于是秋仪之大旗一挥,令身边鼓手擂响战鼓。众军听得鼓点节奏,便在各级武将统领之下,极熟练地排列阵型。不到片刻工夫——五千“当矢营”重甲步兵便已站在队伍最前列,中间是五千弩手,队伍最后方则是一万五千轻甲劲卒,另五千骑兵则立于步兵右侧随时做好出击筹备——大阵便已排列完成。

凭着这套阵型,幽燕部队即便是面对狡猾悍勇的突厥骑射手,都不落下风,乃是幽燕雄师赖以成名的特技。

秋仪之见本方阵型已成,便知自己已立于不败之地,于是手中拿着令旗,当空一摇,又向前一指。

阵中一名弩手将旗帜看得清明确楚,便双手抱着重弩,走到大阵最前方,瞄也不瞄,便向前射出一支末端上绑着红色丝带的弩箭。那支弩箭拖着血红的尾巴,好似一道周身通红的闪电,划破长空直插进地。劲弩射出的箭矢力道极大,全部箭身都直插进土地之中,只剩下一根丝带还裸露在地面上,迎风飞舞。

幽燕部队的弩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代权臣 最新章节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4 正面交锋,网址:https://www.7v55.com/204/20403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