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1 檄文(1/2)

作品:《一代权臣

郑荣进京为大行天子奔丧悼念,反而被当今皇上罗织罪名关押在刑部大牢之中,这事已传遍广阳城。广阳城中百姓都知郑荣乃是朝廷栋梁,更是全城恩主,因此不论胡汉,没有不为这位幽燕王爷担心的。更有百姓,暗**香祷告,但愿王爷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安然回到广阳。

因此,当郑荣从刑部大牢奇迹般越狱逃出,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幽燕道,马上便要进进广阳城的消息传来之时,广阳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早已忘了天子驾崩的国丧礼节,纷纷拿出烟花鞭炮四处燃放,又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郑荣领着仪仗,一路进进广阳,眼见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逐一涌现在自己视线当中,沿街跪倒的百姓之中也尽有熟悉的面容,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他见城中百姓如此爱戴自己,双眼不禁渗满泪水,骑在马上不停地向沿街百姓拱手作揖,又令钟离匡从自己的私库之中取出银两,赐给每位来此迎接自己的百姓一人一两白银。

河南前线方面。

朝廷用兵十分缓慢。戴鸾翔接到天子诏书之后,即赴兵部提点部队。可是这禁军固然在名义上回由兵部同一指挥,实际上却掌控在天子亲信太监手中。蓝本宫内由大太监王忠海独揽大权,也算是事权同一,然而王忠海不明不白逝世掉之后,这禁军便由四个太监分辨执掌,互相侵轧推诿,都想保住自己实力,不愿手下部队同幽燕道精兵强将硬拼。

这样一来,戴鸾翔几经波折,同这几个太监撕撸了三天,依旧没有见到一兵一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向天子面呈事情原委。

郑爻刚刚登基称帝,便碰到幽燕王挑起造反的大事,知道此事若不尽快弹压下往,那自己无疑会成为史书上的笑柄,就连这皇位能否稳坐下往也是未知之数。因此立即下旨,请求禁军四位监军太监全力配合戴鸾翔,由后者挑选精兵,赶赴前线。

既然天子下旨,这四个太监便再无任何理由搪塞,任凭戴鸾翔提点部队。幸好之前几年王忠海办事还算认真负责,禁军之中职员空额、兵器损朽的情况不算严重,因此戴鸾翔此事办得还算顺手,从二十余万禁军之中挑选出十五万精兵,浩浩荡荡便往河南开拔而来。

可是走到一半,粮草却又供给不上。存储在各地粮仓之中的粮食,账目上明明还极有充裕,可打开粮仓一看,却都只剩下一个仓底。戴鸾翔是饱读兵书之人,这浅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怎会不知道,只好先扫清粮仓陈粮以供雄师行军路上应用,另又上书天子直陈利害,恳求必须定时供给粮草,否则雄师便会不战自溃。

于是经过这段波折,戴鸾翔带领禁军进进河南之时,已经将近八月中秋。他亲身带领部将视察前线,见幽燕部队早已占领汴州、邓州各处险要地位,建起防御工事,各处壁垒森严、旗帜鲜明,已不可轻动。于是他便命令麾下禁军分守各处要道,严防幽燕军趁虚而进,做好持久作战的筹备。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面幽燕部队的主将崔楠、韦护和郑森、郑淼此刻却都不在阵中,他们正赶赴广阳,参加郑荣、钟离匡一手安排的讨逆大典。

本来是郑荣感到自己以下犯上,名分不正,便想搞个仪式,将自己出兵的理由昭告天下,以求名正言顺。这点心思,钟离匡倒也是批准的,蓝本打算就在幽燕王府门前的广场上祭旗阅兵。可郑荣还嫌场面太小,索性下令马市停办两天,腾出空地,在此处另搭高台,竖起旗杆,便要举办仪式。

仪式之日选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老天爷赏脸,当日气象晴朗、天高气爽,一轮红日高挂中天,又有几丝微风吹来,带来桂花香气,沁人心脾。

郑鑫是王宗子,负责主持大典事宜,他见吉时已到,手中令旗一挥,身后九门大炮齐声轰叫,顿时礼乐大作、鼓角齐叫,广场之中刹那一片喧嚣。

待鼓乐停息,郑荣从容登台,展开手中黄绫封面的一份表章,朗声宣读起来。他经过大半个月的休养生息,早已恢复元气,声音响亮高亢,让在场合有人全都听得清明确楚: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凡人所拟也。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尝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大行天子次子郑爻,素蒙圣上洪恩,然不念忠孝之心、不通人伦之义,比之禽兽尚有不足之处,以至妄上弑君、陷害叔王、暴凌百官、剥削百姓,是故背弃君父、无天而行,则天下之人可群起而讨之也。

“孤幽燕王郑荣乃宪宗昭天子之孙、神宗景天子之子、大行天子之弟,禀赋责难、不敢推辞,唯恐社稷昏聩、生灵涂炭,故起天兵以扫尘埃、率宗室以除奸佞、安百姓以复兴大汉。尔徜能开门纳款,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先驱,或列壶浆而在道,则各居其业、不犯秋毫。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作桀犬以吠尧,认为虎而作伥,则祸并宗亲,辱及父祖。顺逆二途,早宜择处。扫平奸佞,只在今朝!”

这篇檄文乃是钟离匡夙夜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代权臣 最新章节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111 檄文,网址:https://www.7v55.com/204/20403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