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克莉丝的来访;电磁波探测仪(2/3)

作品:《后明余晖

官、二是安全局的特工,窃以为这人是后者。”

周长风点点头,说道:“怕的是有心算无心,现在既然猜到了她的身份,她肯定不会再纠缠了。”

沈瑜不置可否,调转话题道:“德国人这两天还在和朝廷接洽,大大小小带了不少玩意,看着倒是心诚。”

“呃……”神色平静的周长风沉吟道:“具体战略规划是什么样恐怕德国人自己内部都没定论,但出于国防安全的需求,四面受敌的他们确实要一个能在远处遥相呼应的盟友。”

“朝廷压根不会考虑。”

“是的,结盟的影响和代价都太大了,目前不值得。”

沈瑜“嗯”了一声,“远交近攻,交好归交好,誓盟…啧,万不可能,能维系眼下这还算和善的关系就不错了。”

“行,我要收拾行李了,再过半个时辰就该动身了。”周长风把即将燃尽的烟头对着家门口的小石狮子摁了摁。

就在这两天,军器局名下的一个研发组织会向兵部提出了申请——建议向德社方面问询一下有关“电磁波探测仪”的信息。

这是一个成立刚满三年的小规模委员会,起因是有军官和技术官员接连向军队或兵部建议研发“远程飞行器探测机器”。

在得到了采纳后,几名空军和海军的军官、技术官员、工程师被委任总领研发工程,这个委员会叫作“电磁波探测仪研发组织会”,简称“电探研发会”。

根据已经发现的“从发射机发出的无线电波会被飞机反射的无线电波干扰”的现象,空军格致设备厂与上海雍畅电气公司研发出了首台专用的电磁波预警设备。至昌三十六年十月,样机在湖州府进行了初次实验,成功地发现了在大致方向有航空器出现。

它的功率仅有数百瓦,工作频率在50z-60z,属于超短波。

作为大明电磁波预警设备的开山之作,这型机器仅能告知大致方向有飞行器出现,除此之外,高度、速度、航向、大小等等数据一概不知。

这型机器小批量生产了数十台,分别部署在西北、西南、东南三大边境地区,以及京畿。

没有需求就没有推动力,西班牙内战中,空军的作用和威力基本验证了杜黑所著《制空权》理论的合理性。

在越发重视空军、加强自己的“矛”的同时,自然也好相对应的加强“盾”。

除了新一代中、大口径高射炮的研发被提上日程之外,电磁波预警设备的研发力度也大大加强,可供研发组织会调用的人、钱、物等等资源都显著增加。

就在两个月前,采用脉冲波体制的样机实验成功,工作频率100z,最大输出功率3.6k,根据空军方面的实测结果,这型机器可以探测到在18㎞外处于飞行状态的航空器,但是精度不高。

电磁波探测仪的性能只能用“感人”来形容,对于海军战舰而言,这尚不及天气晴朗时人眼目视的观察距离远,但这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不过,这个“开端”的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呢?所有人都想知道。

去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无线电学术会议上,大明的一些学术泰斗听闻了类似装置的消息。

综合已知信息,大明仅限于知道英、法、德同样研发并装备了这种电磁波探测仪,具体如何则完全不知,可见其保密程度有多高。

世纪之交时,著名的尼古拉-特斯拉认为电磁波因为其特性的缘故,可被用于探测移动的金属物体,这算是早期的雷达理论。

启元7935年,法国人通过磁控管产生16㎝波长的电磁波,借此可以在雾天或黑夜中发现海面上的船只,并开始尝试实际应用。

同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爵士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实用的雷达装置。次年的春天,英国本岛南部的海岸线上开始建造了第一个雷达站。

也许在诸多方面大明已经基本追上或接近了国际一流水平,但航空发动机和电子技术仍然是短板,从起步来看,明人捣鼓出的电磁波探测仪就要逊色许多。

于是乎,在与德社方面的第三次会谈中,大明代表正式提出了交流“电磁波探测仪”的技术。

600液冷发动机倒还好,而那氧化氢鱼雷就已经算堪称黑科技一般的东西了,现在又还要雷达?

贪得无厌!

德社如今正在这方面同时走着三条路,舰载飞机监控雷达、陆基飞机监控雷达、射击控制雷达,大体上还算顺利,但是把这种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当做交易的筹码是不是过于离谱了?

雷达的意义可不是“更优秀的引擎”和“更优秀的鱼雷”所能比拟的,提前几十公里发现敌军来袭所能争取到的战术优势实在巨大。

德社代表们显然无权决定此事,这个情况被如实转发给了柏林。

两天半的斟酌后,大明方面的这个要求被否决了——其它的都可以谈,但雷达不行,或者说,暂时还不行。

虽然直接进行技术交流的要求被拒绝了,但德国人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明余晖 最新章节第二六五章 克莉丝的来访;电磁波探测仪,网址:https://www.7v55.com/199/19942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