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宫廷变(2)(1/2)

作品:《西风尽散浮生梦

三公子的奏折果然在朝廷上掀起了一阵波澜。 关于外城流民这一话题,一直都是朝廷议事的禁忌话题。也正因为一代代的耽搁,外城流民也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他们不可返乡,亦不可进城,只能在城外自生自灭。

三公子的提议改《国律》,允许外城人在内城生活,并且委派官员对外城进行管理规划,使得外城流民有一个正当的身份活在京都。若此事不能尽早解决,只怕民怨难平。

“民怨?何来民怨?”

朝堂之上,谏议大夫许松明冷眼看着三公子,嘴角讥诮的歪着。

三公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文官所着的白袍,佩戴银印青绶三彩。他手执玉芴往大殿正中一站,转过头面上带着沉静的微笑,看着那许松明问道:“许大人以为何为民?”

许松明向来对三公子成见颇大,想当年他考功名时考了几次,直至三十多岁才考取。而三公子年纪轻轻竟能得个头甲郎,想必是因为福相的缘故。他嗤了一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凡是在我越之国国土生活的人,缴纳税赋,皆是我民。”

三公子肃容道:“请问许大人,流民从何而来?”

“不过是各地流窜之人,集结我京都罢了!”

“那你可知这些流民为何要集结在我京都?”

许松明哑然。做官之前,他只知读书,一心考取功名。做官之后,他只知联合朋党,巴结上司,留名青史。对于三公子所问,他的确答不上来。

三公子等了好一阵子,也不见他回答。于是他转身朝着高坐在皇位上的帝王深深行了一礼,抬头冷肃说道:“流民流民既是流乱的人民。陛下,他们为何流乱您可知晓?”

福相听此一问,也不禁同其他官员一起回过头看向自己的儿子。

“因为灾难,因为战乱,逼得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京都乃是一国之都,那些离乡之人皆以为富庶升平的京都会收容他们,可没想到京都拒绝了。家乡战乱天灾横行,他们回不得家亦进不了城,只得纠集在城外,盼着有一天京都能敞开那贵为一国之都的宽容胸怀容纳他们。”

“可进城又如何?《史策》记载,我朝齐北三年,外城流民暴动一事难道福大人不知么?”有大臣急急反驳。

三公子转过身看向那人,肃然发问:“敢问执金吾何在!”

三公子一向以谦谦君子,温和有礼而闻名朝野。方才那一问,他神色冷肃,语气掷地有声,隐有福相当年傲视朝堂的风范。那大臣被三公子气势一迫,已然说不出话来。

“民所交赋税,不过是希望朝廷能保他们生活安宁。流民亦交赋税,我执金吾又有何理由不去保卫他们?”三公子说完,转身谦恭的对帝王说道:“流民暴动一事,要怪也怪在执金吾当值不力!陛下,现下只是流民之怨,若流民之怨不平,发展成国民之怨。到那时,朝廷根基不稳,民心涣散,国家必亡!”

“大胆!”

一直沉默不语的帝王突然出声呵斥,十二旒的白玉珠帘下,他的脸已由懒洋洋变成了恼怒。

三公子自知自己失言,连忙跪地叩首。而站在一旁的福相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表示。反倒是另一官员开口求情。

“陛下明鉴,福大人只是一时心急而失言,妄陛下明断!”

帝王手托住下巴,睥睨着堂中所跪之人,目光又不着痕迹的飘向福相。忽的一笑,说道:“朕是明君,明君自然不会乱做判断。福爱卿也是忧国忧民,一时心急口快罢了。至于这改《国律》还当重新计较,福相,你说是不是?”

“一切听凭陛下指令。”福相捧着玉芴走到堂中谦恭答道。

帝王牵起唇笑了笑,一挥衣袍站起身朗声说道:“退朝吧!”说完,竟不顾众人率先离去。

待帝王走远了,朝堂上才响起一阵摇头叹气之声。这个皇帝,居然有脸自称明君。若是明君,又怎会夜夜笙歌而不去批改奏折?若是明君,又怎会不理国事整日耽于玩乐?

福相走到三公子面前,三公子连忙行了一礼,喊道:“父亲。”

“福大人今日做事着实莽撞了些。”福相淡淡的看着三公子,语气威严而又带着丝疏离。

三公子回道:“下官谨遵福相指点。”

正欲行走,有小黄门悄然走来,附耳对三公子说道:“陛下要见你,现在在太液池。”

三公子点了点头,回过头看向福相,后者已被两三官员簇拥着走远。

三公子见到帝王时,他正站在太液池边逗着水里的金鱼。一点没有帝王的样子,蹲在岸边手伸进水里搅动着,倒像是一个七八岁顽皮的孩童。太液池里的莲叶叶盘还是一小块,大概不了几日就会长大了。

帝王转过头看着三公子,笑道:“表弟!”

三公子一愣,亦笑着说道:“陛下好兴致。”

帝王站起身甩干了手上的水珠,指着那尽是莲叶的池子说道:“等到了五月底我再请你来,到时候你就能看见双生莲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西风尽散浮生梦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宫廷变(2),网址:https://www.7v55.com/194/1947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