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回京复命(1/2)

作品:《大宋燕王

钱财快速流通,全部国家生产生活才有活力,远洋回易意义重大。 顶 点

陆游通过杨丛义的解释,想明确一些道理,他的心结解开了,如释重负。

与此同时,他对朝廷政策制定的深意和政令运行规律也有了一些自己懂得,对全部国家和社会也多了些懂得,全部大宋如今面临着什么危险,他有了较为清楚的感知。

几番深谈之后,陆游的精力状态明显好转,对回易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他认为船队从异域带回来的东西,人人都感到奇货可居,在大宋高价出售,可以赚大钱,那么运到西夏和金国,确定也能卖出好价格,或者直接跟他们交换,换一些大宋用金银都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马匹和牛羊。

陆游的这个想法很好,杨丛义马上开端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大宋自从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丧失,马场也全部落进金人手中,如今唯一的一个马场在荆湖,但马场面积有限,产出的马匹也不过才数千匹,加上大批百姓南渡,很多土地被开垦成农田,没有大片牧场,根本养不出好马,甚至连牛羊都成了紧缺物质。

假如真能通过西洋货从金人、西夏人换来大批马匹和牛羊,一能解决战马和运力的问题,二能增长耕地的效率,大宋每年的粮食产出将有必定增长,还能解放一些劳动力,他们又能从事手产业,或是其他农业生产,制作出更多商品,运往西洋,换回更多货物,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大宋的局面将会大大改良,将来不费一兵一卒,掏空金国和西夏也不是不可能。

不管此事是否可行,杨丛义对陆游的想法还是大加赞美,至少他开端认真思考回易的意义,真正开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

几天后,神船达到明州。

沈缙带领的船队已经跟闻风而来的各路商贾展开交易,就在杨丛义、陆游达到回易营地确当天,便有三船货交割出往。

截至当天,已经签订交易契约,而还没来得及交割的货物就有三十船之多。

绍兴、明州一带的商贾,甚至是从扬州、临安赶来的豪门大户,比等候在泉州多日的富商更加猖狂,他们的采购不论货物细分种类,也不论价格,更不论数目,直接就从船册上挑选,要么一船,要么两船。

那些拿着一百万两、两百万两银子来采购货物的小商贾直接靠边站,根本轮不到他们上前,固然回易船队一再强调先来后到,公平交易,然而在巨商豪门眼前,小商贾哪有反抗的资本。

眼看只有三十多艘船货物尚未交易,杨丛义不得不让沈缙放慢交易速度,这些货不能在明州全部出售,还得给临安留一些,至少得留下十船。

朝廷是要脸面的,大宋又有这么多官员,每年节日很多,赏赐的东西不能千篇一律,今年赏赐半领衣裳,明年再赏半领,确定是不行的。

回易处是为朝廷办事,说是只要赚回钱来就行,若是真的只给钱,不给留几船货,那确定是自讨没趣,杨丛义又不傻,这种事他当然要考虑。

还有,临安勋贵和朝廷大员很多,但真正有钱的并不太多,他们的财力根本无法跟豪商巨富相比,以他们的身份地位若用不起西洋奇货,那么回易也就别想再持续做下往。

当年有回易之功,汤鷽却被放逐琼州担负一个小小的处所官,而他也被打发到昌国海岛,后面更是让他往了广南,经过这么多年,他渐渐明确了一些道理,之前的那番经历跟跟他们不无关系,或许便是当年船队回来大肆售卖奇货,却没有考虑那些家底并不丰富的勋贵和高官大员。

船队在明州的交易,陆游参加之后,杨丛义便不再关注,也极少插手,那些商贾采买多少全凭他们的财力,对船队来说,他们买的越多越好,由于这样,船队就省事了。

调拨了十五船不对外出售的货物严加看护之后,交易速度骤然加快,几天之内剩下的货物全部几乎全被采买一空,除了两船蓝色的矿石,还有一些看起来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

至此,回易船队的交易基础结束,由于剩下货物不再对任何商贾出售。

杨丛义、沈缙、陆游三人将账目汇总,共同核对之后,得出了终极数字,九千三百五十七万贯,减往前一次回易处的欠款,再减往这次要付给商贾的货物采购款、给几大官窑和织锦院的货款,以及借来的钱和利息,目前赚取的钱财达到五千六百多万贯,朝廷交付的回易任务已经完成。

既然货物售完,回易基础结束,杨丛义马上带着陆游乘坐神船返回临安复命,沈缙则持续留在明州负责剩余几十船货物交割和船队扫尾的一应事务。

当十八艘海船加上一艘神船在临安城南的钱塘江中涌现,引来了不少人临安百姓围观,比这更大的船队他们经常见到,但如此宏大的神船,见过的人却是少数。

船队在江边靠岸,消息很快传进临安城,传进皇宫。

勤政殿。

赵构在批阅奏折和各地上报的民情文书,从他微蹙的眉头可以看出,他现在心情很不好。

批阅一份奏折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燕王 最新章节第537章 回京复命,网址:https://www.7v55.com/177/17711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