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驻军昌国(1/2)

作品:《大宋燕王

一个月后,招募期限截止,应募者也逐渐减少,各地结束招募。

到了约定的集合时间,应募者两天之内纷纷汇集,开端简略的集训。

而逾期未到,或是临时反悔者,由官府追回发放给他们的安家费,另外还会对他们进行处分,增长半个月劳役。

经过三天简略的集训,从各地招募的水手很快往怀宁赶来。

这次招募不同于招募宣威军,请求有所降低,招募十分顺利。

仅杨丛义在安庆一地就招募了一千五百余人,就这样,知军大人还感到有些少了,盼看他们再多招募一些,把那些无地可种,没有生计的人统统招走才好。

黄州、庐州、安丰军、无为军四地,也各自招募了千人左右,五地加起来一共招募了将近六千人。

招募来的人看似很多,超过预期,但杨丛义一点也不担心,由于多一千人还是两千人,他们两年下来的消费与全部回易船队相比,并不算什么,但多一两千人出海,对船队来说意义非凡,一能进步高低货效率,二能作为后备军,掩护船队安全。

六千人在怀宁会合,声势浩大,为避免行军路上的麻烦,杨丛义很早就决定带他们走长江水路,半个月前船只便购置征调完毕,五十余艘江船停泊在江边,船工舵手,待命而行。

船上的后勤物质筹备齐全,稍作整理之后,六千人逐一登船,而后乘船浩浩荡荡顺流而下。

十天之后,满载水手的船队驶出长江口,停泊在海岸,平底江船在这里换成海船,横渡杭州湾后,全员在明州登岸。

海上这个季节正吹东熏风,走水路南下显然分歧适,再加上坐不惯船的六千新人,在长江上早已吃尽了苦头,情愿凭两条腿走路,也不愿再登上海船。

明州到泉州三四千里路,带着六千毫无行军经验,又无军纪可言的新人,很难凭借双腿走完整程。

真要硬走,路上不知要出多少麻烦,杨丛义身上有钱,郭青也一路追随做后勤供给,吃喝倒是不担心,但掉队之人不可避免,一旦处理不好,怨气产生蔓延,队伍很可能彻底散掉,今年的回易很可能就要泡汤。

几番衡量之后,杨丛义决定先把六千人全部拉到昌国,让他们就在昌国练习,而后等风向有变,再乘船赶往泉州或流求。

主意必定,马上找来四名筹备将,把登陆昌国的想法说给他们听,要他们时刻注意各部动向,不要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尽量不要用强,暂且以安抚为主,等到了昌国,再开端部队化练习。

而后,杨丛义只身来到昌国,眼前所见,让他不甚唏嘘。

往日人声鼎沸的宣威军营地,如今安安静静,空空如也,营房前的海滩上已经长满了荒草,营房也多有破损,全部营地就像被放弃了一般。

但终极他还是见到了营中的士兵,找来主官将校一问,才知整支宣威军经选将营征协调护卫出海损伤,如今所剩兵将不足四百人,已是名存实亡,朝廷连统制官都没有再派遣,军中主事之人就是一个副将。

而这仅有的一个副将,还是宣威军旧人,几年前第一次出海他是火长,广南一战,他升为队长,前次护卫出海,遭逢大难,军中将士所剩无几,朝廷便把他升为副将,暂领残存的宣威军。

听他红着眼睛讲起过往,杨丛义心里十分难受,宣威军几乎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当年宣威南洋,驰骋广南,力抗李越数十万雄师,何等风光,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竟成了这般样子容貌,该怪朝廷,还是该怪他们自己?

事实已经如此,难以更改,理想过往也毫无意义,做好正事,才是当务之急。

杨丛义很快收拾好情绪,将他再次督造回易之事告诉宣威军仅存的副将,并告诉他回易处已经从淮西招募了六千人伴随出海,人就在明州,但如今季节分歧适,不方便乘船南下泉州,想借用宣威军营地,先把他们练习一番。

话一进耳,不论从官职地位,还是从人情来说,那副将都没有拒尽的余地,马上点头应允,言道营地可以随便用,假如需要,他们搬出营地都行。

杨丛义自然不会让他们搬出营地,宣威军仅剩的将士都是老兵,而他这次从流求带出来的人只有一队,相比于六千新人,实在少的可怜,若把四百余名宣威军残兵拉进来,借助他们的气力,练习起来应当能大大减轻压力。

这个想法一说,那副将几乎想都没想,满口答应,口称愿为朝廷效劳。

宣威军残部参加,对杨丛义来说,尽对是意外之喜,于是马上承诺,一旦将新人练成,回易处必有赏赐。

副将灰暗的眼力再次放出神情,马上召集将士清算营区和校场。

六千新人很快分批乘船过海,达到昌国宣威军营地,开端了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军事练习。

新人的练习几乎全权交给了精武军四名筹备将和宣威军副将,而后勤供给全部交由郭青负责,在昌国营地培练十天,一切步进正轨之后,杨丛义这才离开昌国。

先往明州造船厂巡视了一下造船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燕王 最新章节第522章 驻军昌国,网址:https://www.7v55.com/177/17711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