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巧遇(1/2)

作品:《东鲁传

五天一集。

合欢镇中心的合欢大街远近闻名。东西长约四百余丈,阔四十余步,笔直如矢。

两侧修建有排水沟,沟上铺着条石,条石之间的间隙,约二指宽。既能有效地排水,也能够防止孩子的脚陷落进去。

水沟边每隔几步就有一株合欢树。都是有些年头的,树干粗如怀抱。眼下即将进入盛花期,已见红红白白如云如霞,香气氤氲,颇显壮丽。

临街的道路两侧,各色铺子鳞次栉比,一直蔓延到蜈蚣腿一般的各条岔路里去。什么打铁的、卖豆腐的、胭脂铺、粮店、弹棉花的、香油坊、磨坊、客店、糕点铺……

逢着开集,十里八村的民众咸集于此,其中,更不乏来自县城的商户和赶热闹的。

赶集的人摩肩接踵、联袂成云,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除了两条腿的,其余如车马牲口,一旦进了集市,就甭指望能转悠出来。

集市上的分类十分明白,各个类别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卖布的跟卖衣服的在一处,卖农具的紧挨着卖种子的和卖牲畜家禽的,卖水果的和卖菜的是邻居,卖锅碗瓢盆的和卖粮食的不拆伴儿,卖绣活儿的自然离不开卖针头线脑的……

若萤亦步亦趋地跟在母亲身后,先去农具市场守候了半个时辰,把两个蒲团卖掉,然后去成衣铺子出售若苏的绣片。

掌柜的是认得叶氏的,也爱极了若苏的手工。因为是早先预订好的活计,所以,几乎没费什么唇舌,就银货两讫了。

“这对鸳鸯喜庆!六月二十二鲁王世子大婚,这种活计再多也不嫌少。”

掌柜的对着绣片赞不绝口。

之后,叶氏又替若苏领了新活儿:一方丝绸,一把彩线,以及花样子。

前前后后,就进了二十多个钱。

接下来就该去买五天内需要的东西了。

经过炸果摊,很多人坐在大油锅旁边吃饭。油条、油饼,金灿灿、油汪汪,香气勾魂。

若萤早已不记得上次吃这个东西是在什么时候了,但却能清晰地记得那种酥脆松软,配上热乎乎的豆浆、茶叶蛋和咸菜,真可谓是人间美味!

但是,叶氏是从来不会朝这种东西看一眼的。

生意人哪能不赚钱?家里又不是没饭吃,为什么要把钱丢到这种地方?买一根油条的钱,能买一瓢面,做成疙瘩汤,满家子能吃好几顿呢。

过日子若不精打细算,迟早要败家。

往前经过汪氏的猪肉摊子,叶氏只用眼角扫了一眼,发现汪屠低头切肉,并没有留意这边。

混在人潮中的叶氏,快速离开了。

若萤回头瞅了一眼,那是汪大胖的爹,四婶的亲哥哥,合欢镇有名的惹不起。跟谁话手里都握着杀猪刀,别人,就连牲口们看到他,都会害怕得直叫唤。

此人品行不好,之前有传闻,他倒卖死猪肉,结果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得到的消息,硬是抓到了其中一个传话儿,当街就是一顿好打,差点没把人打残废了。

种老太爷作的评判,最后狠狠判罚了他一笔钱给受害者医治,并在“申明亭”张贴出布告予以谴责。

换作一般人,这样被指名道姓地责斥,早羞死了,可汪屠似乎要的就是这种轰动效果。

恶名一旦传出去,自此,他就成了惹不起的代名词。大街上,要是给他瞅上,既然打过招呼,就得买他的肉,不然就是瞧不起他。

那把锋利的剔骨刀就会在肉皮上拍得啪啪响,听到的人就会不由得心头发紧、浑身害冷,似乎下一刻自己就会跟那头死猪一般,横在汪屠的肉案上。

大概是碍于亲戚关系,他对叶氏倒还客气。每次见面,瞧见了,都会叫声“三嫂子”,也会招呼叶氏买肉。

却不是真心期待叶氏真会光顾他的生意。

三房条件拮据,吃顿肉就跟过年一样,而且,每次都只买一点,指望着这种客户发财,简直比没脑子的猪还笨。

叶氏停在了钱屠的肉摊前。

若萤就朝那人多看了几眼。

这就是母亲经常接济的钱屠,家里有九个孩子,清一色都是赔钱货。其中还有几个,因为养不起,只好卖掉了。

这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有些腼腆。干活儿倒是利索,起码,看着比父亲扎实、有章法。

同样都是杀猪的,汪屠杀出了家财万贯,而钱屠却只能一个接一个地靠卖闺女养活一家子。

有汪屠那样的同行在,钱屠的生意始终没有起色。往往是汪屠的猪肉卖完了,才轮得到钱屠动刀子。

而到了这个时候,刁钻的买家就会对钱屠挑三拣四,一会儿时间久了,肉质不新鲜了,一会儿又太肥或太瘦了。更有些厚颜无耻的,直接攀交情、套近乎,胁迫钱屠看在熟人的份儿上,多切一两二两。

于是,你要占一两的便宜,他也占一两的便宜,积少成多,钱屠这生意也就没了什么赚头。

叶氏不止一次跟他过这个问题,做生意就要锱铢必较。又不是做善人,一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鲁传 最新章节大集巧遇,网址:https://www.7v55.com/175/1751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