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多艰(1/3)

作品:《东鲁传

越往山上走,道路越粗砺。

大颗大颗的粗砂混合着积年的坚硬似铁的蒺藜,硌得脚底疼。

若萤心疼鞋子,便脱了下来,对叠着别在腰上,又将屁股后头吊着的一双草鞋扯下来,套在光脚板上。

嚓嚓嚓的脚步声引起上方的注意。

一颗光光的脑袋,自一块光洁的大圆盘石头上探下来。

“这不是四儿吗?你好了?”

和尚笑得眼睛都不见了。

对上他那张生来就像是老实和尚的脸,若萤由衷地笑了:“大显!”

大显有些孩子气。

要世上还有谁最单纯,那就只有大显了。

他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六出寺”里,闲暇漫山遍野地跑,就是不曾走进过人群。

合欢镇就在山下、眼中,他却心怀畏惧,从不敢践足红尘。

他连个和尚的度牒都没有,理论上,还不算是个真正的和尚。可他却按照老实和尚的标准生活着。

六出寺荒凉已久,和尚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曾经拥有三十四众的寺庙,而今只剩下大显一个人。

与其是留下来看门,毋宁是太过纠结。

没有香烟的寺庙自然吸引不来信众。

而附近大片的坟地,则加剧了这种荒凉的程度。

只有若萤还记得他。

从第一次因为好奇闯进来“探险”偶遇,至今,这一大一两个人已经算是老相识了。

一见如故。

脚步不停,大显的絮叨也不止。

从她去年秋跌倒摔傻,到近前听她苏醒,大显的委屈和苦闷,没有一箩筐,也有两箩筐。

“……本来想去你家问问,你也知道,我没有度牒,不能随便下山。万一施主们施舍了东西,你我要,还是不要?不要吧,太违心。佛,出家人要真,不可作昧良心的事儿。可要是接受了,那就等于是化缘,给上头知道了,非把我赶出佛门不可。我打在庙里长大,六出寺就是我的家,离开了家,还有活路不?……”

“嗯。”为了不让他感到自己在自自话,若萤适时地ha进来一句半句。

“我问山上干活儿的,才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下面的消息。你现在是真的好了?”

大显的关心是单纯的,发自肺腑的。就好像他从不对若萤隐瞒自己破戒的行为。

当师父圆寂,师兄师弟们陆续另投山门,这里就剩下他一个。他是个孤儿,自幼由师傅抚养长大,师傅的骨灰就埋在这座山上,他不舍得离开。

若萤拿下斗笠,一本正经地问:“你是真的惦记我,还是惦记我带的吃的?”

大显嘿嘿干笑着,快要哭了的感觉:“昨天又垮了一堵墙,你是没瞧见,跑出来那么多的草鞋底,爬了我满手满胳膊的水泡,痛痒死了。我搬了那么多块石头,才找到一窝蝎子,丢到锅子里焙熟了,吃了,才不那么心慌了。你再晚几天来,估计只能看到和尚的骨头了……”

“好了,知道了。”若萤真心可怜他,就势坐在山门前的茶花树下,解开包袱,拿了个馒头给他。

又取下腰间的匕首,拔下皮鞘,切了一大片咸菜疙瘩给他就着。

“娘,吃东西的时候不能话,尤其是吃咸菜。万一呛着了,很容易得痨病的。”

看他吃的囫囵,若萤心下凄然。

俯瞰脚下的镇子,百家饭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吃。但是大显太老实,不敢违例下去化缘。宁肯破戒杀生吃鱼、捉雀儿,完了就会狠念一通《往生咒》。

她尚且需要爹娘养活,便有那个怜悯的心,却是没有能力接济别人的。

吃完一半,大显不吃了,把半个馒头和咸菜一起揣到怀里,要留着最饿的时候吃。

有了点东西垫底,他似乎有活过来了。讨好地递给若萤一把桃木篦子。

若萤不由得眼睛一亮:那篦子做的还真是精巧,雕花刻字的,那么细密的齿,难为他一根一根处理得油光水滑的。

暗叹大显手巧的同时,也不禁想到:这得有多么地无聊、花费多少的时间,才会做出这种细致的活计,而且,还是自己根本就用不上的。

“大显,谢谢你。”

大显摸摸光头,不好意思地扭捏了一下:“不用啦,你给我做伴儿,还偷偷拿家里的东西给我吃,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呢。你能用上就好。”

“等到赶集,拿去卖了,肯定能换几个钱。”

大显忙道:“要真能换钱,送我一个大饼就行。”

顿了一下,又:“笑呢,谁家差个篦子!你不要去,省得给人。”

赫赫有名的钟氏四姑娘,为几个铜板当街叫卖,多丢人啊!

“可能会换很多钱哦。你连这点东西都能做的这么与众不同,将来,必定也能做个好和尚。”若萤安慰道。

大显咬着一根草,一派茫然:“好和尚要能度厄渡人。这会儿,我还想着有人来度我呢……”

“也许,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鲁传 最新章节故人多艰,网址:https://www.7v55.com/175/1751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