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落子争先著(1/3)

作品:《扶桑镜梦

1861年10月初,扶桑第一条铁路正式开通,线路为北虾夷地的白主到丰原,全长约20公里(五扶桑里),此时距英吉利 “旅行者号”实用蒸汽机车的出现,恰好是36个年头。

箱馆奉行所的明暗势力首脑悉数到场,而唯一出现的外人就是萨摩的西乡隆永。

而西乡做梦也想不到,居然能在扶桑见到火车,这是这种西洋工业的标志,他欢欣鼓舞之余,不禁陷入了大波的思考,“直秀等人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

说白了很简单,“英吉利生产,北米逆向工程破解,然后扶桑仿制”——没办法,人家几百年的积累,想十年就撵上那不是做梦吗。

不过其中可以自傲的地方还是有的:

首先,设计和建造都是箱馆自力更生;

其次,铁轨都是自产的,而蒸汽机车嘛,车头是米产,剩下的车厢倒是丰原炼铁所出产的。

其实以北地的实力,车头是来得及自产的,可问题是,研究这个干嘛?

扶桑四面环海,以如今的经济水平,远途船运就可以了,而近途的话,除了矿区,建铁路还真不是当务之急。

而白主到丰原这条铁路线,则是不建不行,因为丰原是北地的工业中心,这货物吞吐量太大了——工业社会对物流的要求比农业社会可大多了!

其实直秀等人早就想建,可怕引起幕府注意,所以一直没敢。

但到1860年7月,这个机会终于成熟了。

当时,直秀等人定下了“公之于众”的大战略,开始对外搞集资、高调扩散技术加引进人才——首要原因就是已经到了瓶颈期,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北地积攒了一批人才、技术和产业底子,可也到了不扩张不行的地步。

市场、资金及人才,当时都成了北地发展的约束,再不想办法,经济和组织的惯性就会将直秀一系内部撕扯得四分五裂——不用幕府发难,北地自己内部就得开始对立甚至大打出手。

其实当时还有一条出路,1859年箱馆已经对外开埠了,靠着米人汇理、英人汇通两家洋行的渠道,其实北地也能活下去甚至活得挺好。

但“身怀利刃,杀心自起”,这时的北地群英已经不是几年前的自己了:

当年是战战兢兢,唯恐幕府发现自己的小动作,可到1860年,北地私账的年收入预计是787万白主札,可折合同样数目的天保小判金——要换成当年万延铸币后的币值,更是要以三倍计算!

虽然其中有鸿之舞金矿贡献的233万、海外密宝霍克森宝藏的尾数40余万,但管它怎么来的呢,财富就是财富!

要知道过去幕府好年景的时候也不是年入400万天保小判金,这北地的年收入赫然达到了幕府的两成。

再考虑到北地一向轻税——免征农税、工商税也只有一成,这潜力还有的挖掘。

尤其是当年的瑷珲之战大获全胜,加上年底自造的蒸汽船和鱼~雷就可以火热出炉,这自然激发了众人的雄心壮志(野心)!

所以勒,“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对外的生意要做,这对内的交易也不能放弃啊!

因此,万延元年(1860年)九月,直秀、堀利熙等人返回箱馆后,在幕府许可“大肆移民垦殖和发展兰学产业”的掩护下,北地一改以往小心翼翼的作风,开始大兴产业,而当时的头号工程就是白主到丰原这条铁路线。

丰原是直秀一系的产业基地,因此白主港到丰原的运输早就负重不堪了,但以前为了不引人注目,因此一直不敢建铁路,只是用轻轨敷衍。

轻轨就是木头包铁皮,然后用马车在上面跑,这是铁路出现前的法子。

可如果轻轨管用,那还要铁路干嘛!

这段轻轨下面的枕木和路基,当年可都是按铁路的标准建造的,而铁轨也早就在丰原炼铁厂压制好了,甚至车头都从米国运到了,其实是万事俱备,只等改建的时机到来。

因此奉行所一声令下,工程就启动了。

可当时都快下雪了,冬季施工成本和风险太高,因此全线通车才拖到今年的10月。

如果算上轻轨时期的成本,这20公里的铁路带机车,足足花了151万白主札,堪称是寸路寸金。

不过等建好后,直秀相信所有的牢骚怪话都会很快消失无踪,一小时四十公里它不香嘛?

再说了,铁路建设是吃钱吃的厉害,可这拉动经济的效果是杠杠滴,不但消化了大量钢铁,还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啊——当然,前提是建了有用,不然就哈哈了。

当然,后面直秀还不准备在北地大肆兴建铁路,除了箱馆、纹别、小樽和稚内等码头,也就是在钏路等矿区建造一些短途铁路,毕竟这东西和工业化程度还是紧密相关的。

但坐上首次列车的西乡不知道啊,他满腔豪情,兴致勃勃地咨询直秀:

“这建三千扶桑里铁路要花多少钱?”

“三千扶桑里啊,可拉倒吧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扶桑镜梦 最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落子争先著,网址:https://www.7v55.com/166/16663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