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束手无策(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明军改变战术,打破了前线对峙双方默契形成的潜规则,很快在大运河两岸和冀南掀起腥风血雨。

驻守的明军将领以人头记功,还得算上己方的折损,有都事在一旁监督谁也不敢杀良冒功、也不敢隐瞒伤亡,因此不得不绞尽脑汁谋算计、想对策。

鞑子前线军将都是阵战经验丰富的角色哪肯吃亏,见势头不对开始主动派兵去骚扰明军,敌对两军各自施展本事搞小规模战斗,惊扰、冒充、袭杀、摸黑哨等等一套接一套,别说是派出去巡游的战兵,就是城内的预备队都不敢有丝毫松懈,几乎搞得整日人心惶惶。

鞑子大都是百战悍卒,而明军半数都是这一两年操练的新兵,很多战兵除了跟着大部队行军连鞑子都没瞧见过,虽说操练战阵时进退有序毕竟没有实战经验,与敌军还是有点差距的。

轮流驻守与精锐鞑子对抗能够迅速提升明军各营头的战斗力,反观鞑子本就是百战悍卒提升的空间实在有限,反倒有些疲于应付的无奈。

阿济格得报后迅速作出调整,学着明军的样轮番派军将进驻三地抵御明军,而在天津卫的多尔衮知道后皱紧了眉头,想了半天单独招来洪承畴商议对策。

“看来刘亘真的不想出兵,这是准备与摄政王比拼耐心啊。”

多尔衮对洪承畴多少有些猜忌,在南明尚有一拼之力的时候没有在第一时间放他去江南坐镇,等到局面开始糜烂才换帅,谁想到刘亘竟然派偏师从江西进军浙江,剑走偏锋却成燎原之势,一举夺取了南直隶。

洪承畴南下之后屁股还没有坐热就仓皇北逃根本来不及施展本事,内心有遗憾、有不服、有不甘,他需要证明给世人看。

光复朝大军收复应天府时洪承畴还保佑侥幸心理,觉得接下来明军北上征战不可能不露出破绽,旗军大都是骑兵来去迅速机动性强,只要抓住机会狠狠打一场,掀掉刘亘战无不胜的神话,大清国与南明就能隔大河而治。

一旦两军战线平稳下来,只要有机会坐镇一方,洪承畴自信无论是治军还是民政,多尔衮麾下汉金蒙文武臣子无人能出己右,即便是蒸蒸日上的光复朝,能与自己比肩的角色也是寥寥无几。

他有信心在南北朝对峙的大河两岸谱写新的篇章,到时候位高权重成为南北朝争相争取的任务,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淡抹降将贰臣的不光彩形象。

谁知道,过江之后的刘亘率本部如蜗牛爬行,面对攻城拔寨的诱惑丝毫不为所动,小心谨慎到了极点,死皮赖脸守在淮安、徐州任由对方骂营邀战,竟是半点儿破绽都不露,硬生生逼得阿济格黯然退兵。

南直隶军民视刘亘为军神,洪承畴要是知道刘亘只是因为自己肚子里排兵布阵的墨水有限,怕统军不利被鞑子抓住机会才蜗牛爬,肯定会气得吐一口老血。

“本王所虑的就是这一点,南人物产丰茂非北地、辽东可比。”

洪承畴点点头:“失去朝鲜国这个粮仓,大军再多支撑两年就不得不退回关外,对峙局面对摄政王不利。”

洪承畴给多尔衮留着颜面没说必败无疑,多尔衮心里清楚只是为了引出话题因而接口道:“此危急存亡之秋还请先生畅所欲言、不吝赐教。”

“摄政王言重。”洪承畴听了忙不迭起身作揖。

“先生请坐。”

“谢摄政王。”

一个展现礼贤下士一个诚惶诚恐,两只老狐狸配合的天衣无缝,其实心里都打着小九九提防着对方三分,洪承畴早就收到了福建家仆转送来的朝廷口信,只是兹事体大两手空空的不好下决心。

郑芝龙彻底归顺朝廷后交出了受他保护的洪承畴家人,包括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以及两个亲弟弟和几个族弟,随后刘亘、路振飞他们招洪承畴的三弟洪承畯进京密授机宜。

洪承畯对亲哥哥洪承畴以督师之尊变节投降鞑子一事深恶痛绝,家仆第一回北上是他送出的家书,劝洪承畴认清形势归顺光复朝,这也是路振飞、吕大器他们投石问路看看洪承畴的态度。

第二次仍旧是那个家仆,除了表面上的家书其实带着朝廷的口信,口信中对他在辽东的功与过作了客观的定论,同时也指出洪承畴有负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君恩,向血胤正统的光复朝归降恕罪是他唯一的出路,这让洪承畴内心起了波澜。

不过,大明朝建国三百年,以督师之尊投降鞑虏,洪承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至于大明朝最后一个仓促上场手无兵权的督师李建泰,投降鞑虏的时候大明朝已经灭国。

洪承畴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乖乖地归顺光复朝、不甘心灰溜溜跟着多尔衮逃回辽东,他对多尔衮说一旦明军收复顺天府兵势将会更甚,大清国不复再有抵挡的机会,回到盛京只是拖延时日,主张无论如何要与明军在关内决战。

“南人好内斗,趾高气扬进了顺天府,各种利益纠缠之下保不定再次上演争权夺利的把戏;想那刘亘手无兵权、功高震主,朱慈炯小儿岂能容忍。”多尔衮有意辩解。

“摄政王。即便您在关内再坚持两年,可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五百四十六章 束手无策,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