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安全啦(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将军啊。朝廷大军总算赶过来了。”

朔州城南桑干河石桥旁,带着三班衙役出城迎候阿尔津的朔州知县上前拉住他的缰绳,想想这些日子受的惊怕激动得差点儿掉下眼泪水。

朔州由于常年受到鞑靼和瓦剌诸部骑兵的袭扰早不复汉唐时期的兴旺,崇祯时期朝廷勉强委派知州协助边军管理地方,民生是比较凋敝的。

李闯进攻宁武关前途径朔州时把城池内外掳掠一空,这时候明朝已经没有能力委派接任的官员了,后来李闯败逃潼关,鞑子取得山西的统治之后见朔州残破也无心治理,仅仅派了个知县管理地方。

自从明军夺取代县竖起招兵买马的大旗朔州就变得一日三惊,朔州地方残破没有兵马驻守也养不起兵马,县令又不敢弃城逃亡躲在衙门里惶惶不可终日。

前几天从山阴县那边来了一股骑军,打着大明的龙旗直奔朔州城下,威吓城头壮勇说要弃暗投明把城内的官吏吓得够呛,好在来军没有伐木攻城的迹象仅仅停留了半个时辰就退回去了,官吏们才松了一口气谁知道第二、第三天又来了。

这下官吏们看到城内街坊时怎么看都觉得他们心怀鬼胎、不怀好意,整日提心吊胆就怕大祸临头,这他娘的不是比一刀砍了还难受嘛。

辅政王的大军终于赶回来了,朔州知县如同见到了再生父母殷勤地欢迎大军入城,还主动慷慨地拿出为数不多的粮秣和牛羊犒劳旗军。

据他禀报,从三天前开始就有明军的哨探杀到朔州城下威吓官民,来的骑军有时百余有时有两百骑,每次绕城一周停留半个时辰后离去。

至于明军是回到山阴县还是他们在半途有暂时的落脚点,城内没有兵马派遣无法探知,不过朔州县令认为敌军肯定在中途有据点,因为他们杀到朔州城下的时候并没有风尘仆仆的样子,战马的马力看上去很足没有长途跋涉后的疲乏。

‘明军知道辅政王的大军快要赶回来了,因而派哨骑到朔州一带警戒,如此看来明军在山阴县那边并没有摆放多少兵马,难道他们并不惧怕被两面围攻?’

听了知县的禀报阿尔津又令掌管青壮的典史上前回话,得到的情况与知县所说相差无几,这就奇怪了,该不会明军重修了雁门关准备在那抵御大军吧,又或者这帮混账只是虚晃一枪,想拖到大军开展战才往东逃进五台山山里。

这不能怪阿尔津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任何领军将领遇上这种情况第一时间都会如此思考,这是有当地特殊的地理原因的。

从原平县北面的崞阳到宁武关再到朔州全程都是山地,而朔州本身南西北三面也全都是山地,只有东北方通往山阴县的桑干河流域才是能够种植稻米、小麦的平原地区。

也就是说,到了朔州阿尔津的人马开始进入平原地带,再也不用担心明军躲在暗处耍什么阴谋诡计了,而明军若想布下伏击,那必定在宁武关附近或者朔州城的南方,决对不会傻到等敌军过了朔州再动手。

明军连防御空虚的朔州都没有兴趣占领,仅仅派遣一两百人马赶过来查探动静,看来只是想打探南来大军有没有派出偏师绕道自己身后,根本没有在此大打出手的意图。

可越是这样越让阿尔津觉得情况不对劲,他不顾天时已晚令朔州县令派遣向导随哨骑出城往北查探,务必找到明军哨骑的落脚点。

阿尔津也是下了血本,整整五百骑在一个牛录额真的率领下举着火把冲出北门、沿着桑干河畔的官道往山阴县方向疾驰而去,他们乘坐的都是备用战马马力十足,很快五百人马消失在丘陵之间,只剩下零星跃动的火把能够让城头的守军辨认哨骑行进的方向。

小半个时辰不到东北方隐隐传来喊杀嘶鸣声,在城楼内小憩等候消息的阿尔津得报亲自出来眺望,只见城北二十余里处渐渐有火光映照显然那边有事发生。

“将军。看样子似乎是官道附近的神头泉一带。”在一旁陪同的县令知趣地解答。

“令五百骑赶去增援,不得贸然追杀。”

在城下待命的一千警戒兵马派出一半人马在一位札兰章京的率领下匆匆出城,只见城北官道上犹如一条跃动的火龙往东南延伸。

过了近一个时辰,一条更大的火龙自东北方逶迤而来,先期赶回来的信使禀告说第一批出发的骑军在神头泉果真遇上了那股明军,一共三百骑都是骁勇善战的沙场老卒。

明军非常警觉,他们在营地南面的官道上布下了两道警戒哨,还挖掘阻止骑军通过的两道壕沟,在五百旗军逼近时明军的哨骑纷纷退过壕沟,他们抽掉简易木桥还引燃了壕沟中的柴枝阻敌追击。

等旗军从边上田地里绕过去,明军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可恶的明军在田地里挖掘了陷马坑,最先趟路的二十余匹战马几乎全部中招,还有五六个儿郎摔断了手脚。

“不错。”

尽管一无所获还折损了些许人马,不过阿尔津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厮认为终于抓住了明军主力的尾巴,这让他一路过来悬着的心轻松不少。

朔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四章 安全啦,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