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说起来这算是李来亨的功劳。

奇袭代县基本上取得完胜只逃走了十余骑,这让他意识到有可能赶在逃兵之前赶到山阴县拦截,如此北面的大同府将一无所知。

控制住代县仅仅一个时辰不到,李来亨就命前锋营偏将率五十骑,一人双马都是缴获的口外良马赶赴山阴县,以逸待劳把亡命而来的溃兵逮个正着。

杀得性起的靳胜武在一天后率两千三百骑北出雁门关直奔大同府,明军一前一后夹着三百新军奔驰,不过一人一马也得两天才能赶到大同府城下,因此马队第一天赶到怀仁县歇息,第二日继续上路。

取得了代县这个至关重要的立足点,不论明军拿得下拿不下大同府,都将令南下的济尔哈朗头痛万分、首尾难顾。

只是,防守代县需要人手更需要粮秣辎重,明军除了出战时携带的粮秣以及万不得已之时可以充饥的骡马外,只有原平以及代县搜罗到的部份粮秣,这当然远远不够与济尔哈朗的大军抗衡。

想要守住代县这个战略要点,必须有足够的人手以及粮秣,这个重任落在率领八百骑军的李来亨身上。

宁武关内外一片残垣断壁,少数战后逃回来的街坊搭起窝棚勉强度日,明军若去那里除了白白耗费征收不到一粒粮食,朔州那边已经得了警讯尽管没有兵马驻守,不过两三天之内奔袭而来的骑军也只能望城兴叹。

李来亨想来想去把搜罗粮秣的重点放在滹沱河上游,也就是代县到灵丘一线,他跟着李过和李闯流窜各地收粮的经验十分老道,靳胜武把这个重任交给他真算找对了人选。

只是,本就勉强度日的滹沱河上游地区民众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乱世之下又能好到哪去,一路东进沿途村寨看到的都是面带菜色的乡民。

本来村寨的乡老见到大股骑军围上来还准备丢出五袋、十袋粮食以及少许银子买个平安,等知道来的是南面朝廷的官兵后,就在寨墙上开始哭穷,还有胆大的溜下绳索跑到李来亨面前要求朝廷补助粮秣,还表功说乡民们坚守寨子不曾让鞑子进入云云。

明军三路大军都有侯三的部下在前线向附近的民众宣扬南直隶朝廷的政策,秋毫无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山西的民众因为本地守军北退的原因多多少少也知道一点。

不怕你用朝廷大义名分压人,就怕你不讲朝廷规矩,几袋米面几十两银子能让寨子里少死几个人、多一份力量,明军只来了一队游骑乡老们自然要挣一挣。

被军纪束缚的李来亨见了又气又好笑,若还是李闯那会儿早喝令儿郎们杀进去了,可眼下,他还真不敢把这些刁民怎样。

打不能打、骂人只是自取其辱,李来亨只能灰溜溜继续跑路。

从代县到繁峙再到灵丘,李来亨只招到了三百余人马,这基本上都是在两个县城附近搜罗到的,里面还包括七八十个灵丘守军,粮秣也是聊胜于无搜罗到一些衙役、驻军的口粮而已。

虽说靳胜武没有给他任何指标,但如此回去实在丢人啊,李来亨在灵丘发动部下集思广益,有人献计五台山里面有不少山寨,要不咱们进山去搜罗粮秣兵源。

平阳府的鞑子大军很快就会派兵马北上,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筹备妥当,李来亨看着四面大山只在灵丘呆了一天就黯然下令回代县。

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李来亨路过沿途寨子的时候再次派人上前喊话,这回比来时要好一些,绝大多数寨子都会拿出些米粮作为回应,尽管知道这是个好兆头,可他心里还是愁啊。

鞑子大军随时北上攻取代县,明军没那么多功夫一点一点与乡民增加互信。

高一功在代县忙得不可开交。

明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分兵驻守残破的原平县城,于是太原府的鞑子把那当做前进基地,他们的哨骑长驱直入直逼代县城郊,高一功不得不派兵驱逐。

鞑子来的都是百人队,明军虽然不惧但也没本钱与对方硬拼,高一功得了哨骑的禀报只得亲自出马,率两三百骑军出城驱逐鞑子。

这一来二去,代县的防守准备工作受到不小影响。

李来亨及时返回让高一功松了一口气,让他去南面拦截自己一门心思带着青壮和降兵出城伐木、抬山石进城,尽可能多多准备防御物资。

谁也没料到自打李来亨他们回来的第二日起,东面的官道上陆陆续续有青壮前来投奔,一开始两人都没有在意,过了一天见东面来人还在继续这就有些诧异了,于是找了几个青壮询问原因。

青壮说骑军来去秋毫无犯与传说中的南方官兵一模一样,由此村寨里的乡老决定派一些后生前来投军摸摸具体情况,若事情属实应该会有更多人前来。

原来如此。

高一功赶紧召集这两天跑来的青壮召开说明大会,他先让人宣读了大明川陕都督靳胜武颁布的军令,随后亲自说明应天府朝廷的基本情况。

监国殿下就是崇祯皇帝的嫡子定王殿下朱慈炯,统帅大军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北伐军督师刘亘,掌朝纲的是文渊阁大学士路振飞、吕大器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