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头轻脚重(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说完多尔衮再次朝在座众人一个一个看过去,所有人都被他的话语惊呆了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反映,任谁都料不到摄政王已经作了最坏打算,大堂里面鸦雀无声、人人凛然。

多尔衮没有乘胜痛击济尔哈朗,这并不是他的胸怀有多么宽广、能够不计前嫌,面对迫近的危机作为摄政王多尔衮有大局观,明白眼下不是内斗的时候。

根据初步统计京畿地区一共能够拼凑、整编近三万人马,多尔衮把战兵一分为二,让济尔哈朗统带一万五千儿郎去接应、指挥西路大军。

济尔哈朗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他盯着大堂上巨大的地图怎么都感觉不安心,于是起身低姿态向多尔衮请教,当然也有为刚才的事致歉的意思在里面。

“摄政王。只要我济尔哈朗人在太原城内,明军甭想有一兵一卒通过,除非他们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不过大同方面的情况着实有些令人担忧啊?”

“那就控制住姜瓖和姜家,再带部份大同守军随同西进,如此可保大同、宣府无忧。”

“摄政王高见。”

“辅政王客气。”

西面和南面都安排好了,在座的王公大臣和将领识趣地起身告辞,各自回去盘算可以捞取的权力和利益,只有济尔哈朗留了下来,他与多尔衮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好好琢磨、商议。

那就是锦州的吴三桂部。

吴三桂在山海关与李闯大战时颇有折损,不过之前他吞并了唐通的万余精锐、之后趁着李闯溃败又补充了不少精锐,因此吴三桂在一路追击李闯西进、南下的过程中依旧兵强马壮,只是在榆林一带与李过、高一功部作战时遭受了些损失。

乱世枪杆子里出政权,吴三桂一直谨慎地保持着三万精锐战兵的规模没有盲目扩军,一是受到粮草的制约,二是不希望队伍虚胖之后导致战斗力下降,这对他来说得不偿失。

当留在湖广的郭云龙、胡守亮部战败全军覆没时,吴三桂也只是仅仅从辅兵以及后备团练中拔取五千精锐补充损耗,所部依旧保持着三万人马左右的规模。

如今锦州一带吴三桂共有三万战兵、三万团练,还有三十余万归附的民众,如此实力即便是在多尔衮夺取半壁天下最为风光得意时,依旧是一个令人十分忌惮的存在。

以前锦州夹在盛京和顺天府之间关宁军如同龙困浅滩、动惮不得只能乖乖听命,此刻兵力空虚却令得多尔衮如鲠在喉,一盘妙棋变成臭棋真是满嘴的苦涩。

眼下明军势大,阿济格和豪格东路两路大军面临巨大压力,难保拥兵自重的吴三桂心思活跃再次反复从背后捅刀子。

“摄政王。是不是把吴三桂请到顺天府来做客?”济尔哈朗阴恻恻说道。

多尔衮摇摇头:“辅政王。吴三桂不带两三千亲卫是不会进城的。”

“可是一旦顺天府变得空虚咱们将防不胜防,万一情况有变只恐吴三桂从背后捅刀子,如此后果不堪设想啊。”

“嘿嘿。吴三桂为人处世谨慎异常,这样的人做事不见兔子不撒鹰,成不了大事。待本王送他一封书信,约法三章即可。”

“嗯。也只有摄政王的威名才能够镇住那厮。”

“嘿嘿嘿…………”

之后两人还谈到了祖大寿,多尔衮说祖大寿的旧部现如今分散在各地驻扎不可能策应他行事,盛京城内祖大寿只有一两百亲卫跟随看家护院成不了大事,让济尔哈朗放心就是。

多尔衮此刻表现得信心满满,告辞回府的济尔哈朗却没有他那么乐观,进了书房他一连写了两封书信,命四个心腹戈什哈奔赴陕西、河南,随即多尔衮派出的暗探把这个情况禀报上去,多尔衮仅仅表示知道了没有任何指示。

倒是在城外庄子里休养的多铎听到风声躺在马车里进城来见多尔衮,兄弟俩在书房商议了近一个时辰,多铎离去时多尔衮亲自送到院门口,还赏赐了诸多进贡的补品。

这一幕很快被有心人报到与会的王公大臣那儿,直到这时大伙才想起来城外还蛰伏着一头猛虎,蠢蠢欲动、左右逢源之心顿减,参与联络、串联时无论是主张还是姿态都放低了不少。

济尔哈朗也怕这帮人得寸进尺闹得太厉害,毕竟现实的危急摆在那儿,眼下没有多尔衮操持军政不出一个月就得乱套、崩盘,因此除了正常安排领军将领之外其余动作不大,依旧支持多尔衮掌权。

顺天府的权力斗争除了豪格、阿济格、勒克德浑、何洛会这些方面领军大将能够得到详细密报之外,其余军将虽然有些只言片语的风闻但对于具体情况却只有个模糊概念,每日带兵该干嘛就干嘛。

在陕西前线,当日的战斗还在继续。

鳌拜在明军步卒那儿吃了亏决定在对方的骑军身上讨回来,他再次派出两个千户队支援两翼前军,共四千骑军分左右两队包抄、兜击明军骑兵部队。

两军交战,一切承诺都只是空屁,为了防止后面山头的明军放炮助战,鞑子的两个千人队散开了队形,依旧以三百骑为一个攻击波次从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六章 头轻脚重,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