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招揽(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当晚刘亘并没有把粮秣搬上岸送给青州,刘应安、董廉辉等人才掌握壮勇,城里有了粮食一个不慎就会引发混乱。

等青州难民安置妥当刘亘和曹渊在陈广涛等人的护卫下去了西校场一趟,此前潘超骧和靳胜武两人一直在帮着组织、弹压,秩序还算安稳,刘亘亲自出面去安抚自然有他的目的。

他召集刘应安等人商讨今后的出路,估计船队均出来的粮食要是合着野菜之类一天一顿,能坚持七到八天,再往后要是河北的官府还不出面救济,那青州的老百姓还是死路一条。

“如今朝廷忙于驱逐鞑子大军,很可能暂时顾不上地方,诸位都是读书人,不知道对今后有什么打算?”

“还有一个月麦子就熟了,眼下最好是派人去最近的保定府求援,只要保定府肯拨些粮草熬过这一段,咱们就能坚持下去。”刘应安想了想回答道。

刘亘摇摇头:“眼下周阁老坐镇通州指挥大军与鞑子作战,巡抚大人应该也在通州大营听令,就怕到了保定府没人肯插手,况且此次鞑子大军在河北、山东掳掠如入无人之境,诸位觉得事后朝廷会不追究?”

崇祯皇帝可不是个手软的主,历次鞑子入关一溜的巡抚、总督头颅被砍下来挂在城头示众,这一回保定巡抚估计性命难保,试问这种敏感时刻还有谁会站出来帮助已经破城的青州残余人员,大家都在忙着找退路。

“三元公。廉辉等该如何应对?”听了刘亘一番话众人思考了一会儿依旧不得要领,大家互相看了看最后董廉辉起身请教。

刘亘点点头,说李闯已经在襄阳建立政权,牢牢控制了湖北北部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区、鞑子大军入关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如入无人之境,大明朝的北方基本上已经残破不堪,不管民政、军政都难以有所作为。

“三元公的意思是?”

“本源身负遗命去祖籍上犹县守孝,然流贼、鞑子肆虐,山河破碎哪有安稳的小天地,本源与流贼、鞑子势不两立,因此决定在赣南募勇练兵,诸位若已家破有志报国者,本源愿与之一同奋斗。”

在京畿、天津受了刺激,眼下的刘亘已经转变了一味逃避的思想,练兵、扩大势力不光得有兵有将,还得有幕僚、有文化,文武并进才能打好基础,他打起了青州秀才的注意。

说实话,要不是自己仅仅只是一个前途未卜的九品巡检使,刘亘很想把青州的青壮一股脑儿忽悠过去。

“这?”

刘应安、董廉辉等人听完一个个皱起了眉头,他们并不是反感刘亘的招揽,而是思考自己到底该留下还是跟着去赣南搏一个前程。

除了个别才华出众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秀才想考上举人可不是一般的艰难,大多数秀才连考试的资格都够不上,而一个举人想金榜题名,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朝廷越来越重视兵权,文曲星光环照身的小三元都准备走募兵这一条路,原本没这方面打算的秀才们不由得慎重起来。

“这是大事。诸位好好考虑,明早答复本源即可,想去的跟着船队南下,留下的负责维持青州的秩序。”

“嗯。”刘应安等人默默点点头应了一声。

刘亘对曹渊使了个眼色带着陈广涛等人去巡视,曹渊挤在这帮生员中把太子爷赐字栋梁之才的事情神秘兮兮说了一遍,他没有直接挑明是太子爷吩咐刘亘去赣南积蓄力量的,可是,话里话外就是那意思,一如当初刘亘对曹氏父子的忽悠。

“子文兄。三元公莫非是领了太子爷的命令?”山东大汉喜欢直来直去青州文人也不例外,一位叫做虞时爽的生员起身问道。

“朝廷对于迁都、太子殿下去应天府监国争论的非常激烈,时爽兄,有些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某等明白。”虞时爽等人纷纷点头,曹渊一番说话让十几个生员来了精神,一时间情绪变得高涨起来。

刘亘在西校场走了一圈,这回看的比城外那次仔细多了,除了编组起来的七八十个壮勇,活下来的青州百姓大多是老弱。

据刘应安等人诉说,当时南门城破之后,大多数人出北门和东门逃命,谁知道鞑子骑军早就埋伏在暗处,他们在旷野来回斩杀,把逃出去的兵卒和青壮几乎屠戮殆尽,至于来不及出逃留在城内抵抗的,则被箭阵和马刀杀得精光,反倒是躲在暗处角落里的老弱,因为鞑子的草草搜索而侥幸活命。

“青州兵名不虚传。”

破城的那一刻,不管是出逃还是抵抗,有把子力气的青州人抉择很是果决,想到历史上名震天下的青州兵,刘亘不由得赞叹。

他觉得实在可惜,城外乡间分散着成千上万的青壮,自己实力太弱,如此大好机会却不能招揽。

‘占据青州建立基业。’这个念头在刘亘脑子里一闪而过,随即被猪队友的阴影给淹没了。

在护卫队和壮勇的弹压下,西校场安稳渡过了第一夜。

第二天清早,刘亘吩咐两队护卫队员把米袋子、面粉袋子和豆料搬上码头,虽说船队只准备了到清江浦的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招揽,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