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胤的延续(1/2)

作品:《明末小秀才

从汝城往赣州有两条路可以通行。

一条是走官道,从汝城南下去仁化县,再从仁化坐船前往崇义、赣州;另一条路直接从汝城东进,翻越两座大山从湘西的溪流上筏子,一路漂进上犹江直接抵达赣州,能少走一半的路程。

滇军一路跋山涉水北上,对于爬山已经轻车熟路,四人稍作商议后决定走捷径,于是王自奇先派出哨探与沿途的土司打招呼,又给他们安排向导负责与沿途土司交涉。

汝城与崇义相邻,这里也有不少土著跑去赣州加入了赣南的军队,再加上浮龙巡检司近三百年来立下的威名,湘西的土司还算给上犹县面子。

节气已经开始转凉,赣南兵马正在换冬装,不过汝城这边还没有轮到,因此王自奇给他们都的依旧是双层的秋装。

大明的兵卒大都穷困,所谓秋装、冬装其实只是往夹层塞枯叶、枯草、芦花等填充,外面再穿件作战的胖袄就能熬冬了。

刘亘自打开了鸡鸭场就动起了羽绒服的念头,下令辖区内所有鸡鸭鹅、野鸡野鸭等飞禽的羽毛为战备物资,乡民一律上缴不得私藏。

普通的羽毛本就是随手丢弃的东西,在里长和父老的宣传下,乡民们都会把羽毛送去他们家里,再有里长和父老转交给当地的团练。

刘亘特意建了个羽绒作坊,招收本地妇女清洗、晾晒羽毛,晾晒完毕再剪成小段放置起来,一营一营给将头们送过去。

这可不是刘亘的发明,早就有老兵油子这般做的,只是没人推广、货源也少,都是个人行为形不成气候。

给五万大军人手一件羽绒服根本做不到,刘亘只给了填充背心的量,缝上几针固定住就能保暖,至于手脚,得兵卒们自己想老办法解决。

滇军赶到崇义县城,守城的团练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羽绒,在冬季填充物这一点上大明朝南北的战兵都差不多,只有一个地方例外,滇军。

好在所有的老兵都准备了针线、都会缝缝补补,派去押运的赣南兵卒上去一教就会,穿着暖和的羽绒背心、吃着香喷喷的红烧肉大米饭,刘亘轻而易举得到了滇军的拥护。

大部队留在崇义,陈荩和张同敞、赵印选和胡一青四人赶去赣州与刘亘会面,赵印选和胡一青担心两人都走了军权把握不住,张同敞说礼部尚书钱谦益也在赣州,你们就放心吧。

赵印选和胡一青是表亲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赵印选个头不高身材壮实,胡一青祖籍北地,成祖爷那会犯事全家被贬去的云南,身材高大一看就有猛将的架势。

陈荩是巡按御史有转奏的权力,也劝他俩放心,两人这才上船,谁知道船没有达到赣州就停下了,一问,竟然是上犹县浮龙巡检司所在地潜龙坡。

陪同的兵将也是好意,下船前解释说此地原名滚龙坡,几个月前刘巡抚北上勤王回到上犹县,听说是同来的路振飞路总督觉得这名儿不好听,于是改成了潜龙坡。

赵印选和胡一青听着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张同敞和陈荩当时就变了脸色。

地方上的地名可不是随便就能改的,尤其是有官府驻扎的地方,都得上报县衙、府衙备案,报请承宣布政使司同意方可改名,还得向户部、兵部备案。

而涉及龙凤字眼的地名更是禁忌,士绅、官员避之唯恐不及,老狐狸路振飞怎么就犯这般的低级错误?

有问题!

于是,在岸上迎候的刘亘、路振飞、钱谦益、杨廷鉴和靳胜武、祁前程等人见到脸色阴晴不定的钦差大臣张同敞和云南巡按御史陈荩,还有两位有些忐忑的武将。

中书舍人张同敞和光禄寺少卿路振飞都是崇祯皇帝的近臣,两人属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相识,在码头众人拜见张同敞之后,张同敞和陈荩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张同敞是崇祯皇帝派出去的钦差大臣,可是崇祯皇帝已经殉国,如今是小福王朱由崧坐龙庭,除了江陵张家这块金字招牌,没人把张同敞的钦差大臣身份当回事。

可是弘光朝的赣南巡抚刘亘却带头叩拜、礼部尚书钱谦益也跟在后面一本正经叩拜,当时,张同敞和陈荩的眼泪水就滚落下来了,看得身后的赵印选和胡一青直发愣。

“别山。陈御史。既然明白了就跟我们来吧。”路振飞上前道。

“真的到了赣南?”

“嗯。本源带兵去顺天府救出来的。”

朱慈炯和朱慈照不知道张同敞是哪一位,但都知道江陵张家,两人早早摆了香案迎候父皇派出来的钦差大臣。

刘亘他们是一跪三叩首,两王是一跪一叩首,礼毕张同敞上前扶起二人,把崇祯朝廷的三份公文交给监国朱慈炯,又仔细看了两眼下跪叩拜,他是见过两王的因此认得,身后陈荩跟着叩拜。

朱慈炯和朱慈照没顾得上理会张同敞,兄弟俩看着崇祯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嚎啕大哭,旁人自然得陪着落泪。

要说崇祯皇帝对宠信的人还真是不错,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明代的中书舍人本就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小秀才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胤的延续,网址:https://www.7v55.com/164/16493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