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章 职介所(2/3)

作品:《宋士

”是官府中人。你这是民事,叫“求职”,是要去“教化司”,有专人负责。”

杨可胜倒是对宣抚司的各个官衙有所耳闻,尤其是事关个人饭碗。

“当然,你也可以去“职介所”,那里也有职位介绍。不过,最后还要去“教化司”面试,还要上课,才决定是否录取。”

“凭真才实学,这倒是公道,不是什么难事。”

王浩思虑片刻,踌躇道:“姐夫,以前是考经义,如今大多是实学。我这经史子集,以史学尤甚者,能被官府接受吗?”

他出去打听的清楚,实学以算学、农学、刑名、奇技淫巧者比比皆是,而经义等,则是被远远放在了后面。至于字写的好的,能作诗赋词等,更是只作为了参考。

“二郎,你有所不知。科举以前考四书,现在是首考新学、算学,史学次之,经学最末。此等变化,对其他读书人不利,对你却是投其所好。宣抚司对历史很是看重,不然也不会求贤若渴。王相公曾有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亡其国,先灭其史,史学是民族之魂。你就放心吧,以你的才华,去学堂当个教师,十有八九。”

“王相公真这么说?”

王浩重重点了点头,振奋了起来:“姐夫,那咱们何时去“教化司”?”

“事不宜迟,现在就去!”

杨可胜点头道:“听闻王相公要在两河个州县兴建学堂无数,让适龄儿童都去学堂。二郎才高八斗,必有用武之地。”

王浩和杨可胜出门而去,杨妻不由得摇了摇头。

看起来,满腹才华的弟弟,这一次不会空手而返。

两层水泥楼的“职介所”,自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了大名府城中的一处胜地。

每日里,这里聚集的人数数以千计,即便是那些慕名而来,学富五车的“北漂”,也都常常来这里,彭一碰运气,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职介所”前巨大的广场,专门是为了求职者而来。城中需要人手的主家都会到这里来,寻找需要的人手。

每天早上,这里都会排起几条长龙来,先是看看公示栏上的活计需求介绍,然后开始排队,等候“职介所”开门。

至于大多数的一些苦力、工匠之内,只能在广场上抢占靠前的位置,以期望主顾上门,捷足先登。

一辆马车沿着宽阔的大道而来,在“职介所”门前停下。马车上一

个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下了车,来到人群后,被一群眼尖的求职者迅速围住。

“南城的“孙氏酒楼”修葺,需要泥瓦匠五个,苦力十个,苦力一天100文,匠人200文。”

中年男子说完,人群大声呐喊,争先恐后。

“我去!”

“算我一个!”

华服男子挑挑拣拣,等挑够了满意的人手,带着人快速离去。没有得偿所愿的求职者们垂头丧气,继续在一旁等候。

过不了片刻,又有一辆马车而来,马车上下来的,则是几个公人。

“排队去城西渡口找事的,不要排队了,过来报名就是!”

公人喊玩,广场上空了一大片,许多匠人和苦力都跑了过去。

“排好队,不要挤!”

好不容易等眼前的人群安静下来,当先的公人拿起一个铁皮小喇叭,喊了起来。

“西城的渡口第二期修建,需要泥瓦匠200名,苦力500,苦力一天90文,匠人150文,活期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包吃包住。”

求职者们群起而应之。官府的活计,自然是安稳多金。

大批的求职者们离去,广场上刚空闲了片刻,又被后来的人群所占据。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几个正在排队的宽袍大袖的士子看着刚才的一幕,摇头叹息。

“满身铜臭,摇尾乞怜,人心不古,江河日下呀!”

“李兄所言甚是!挑挑拣拣,毫无廉耻,人人皆为利望,世风日下啊!”

“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为五鼎烹。如此庸庸碌碌,求田问舍,岂不是浪费了大好年华!”

“包兄,你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岂能和这些凡夫俗子相比。若不是番子入侵,你已是天子门生,教化一方。真是造化弄人啊!”

姓包的士子衣衫破旧,但却风度翩翩,更兼剑眉虎目,正气凛然,只是说出来的话里,泛着酸味。

“一个低贱的泥瓦匠,一个月也是四五贯钱。我等满腹经纶,居然无人问津,道德沦丧,可悲,可叹,可怜矣!”

“包师夏,包师夏来了没有?”

抱怨声被打断,“职介所”的公人在门口大声叫了起来。

“包师夏在此,包师夏在此!”

包师夏忙不迭地答应着,对周围的两个怀才不遇者抱了抱拳,赶紧随公人走了进去。

“包师夏,你可真是个难伺候的主。”

“职介所”主事张好看着眼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士 最新章节113章 职介所,网址:https://www.7v55.com/157/15760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