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千里投亲(二)(2/3)

作品:《走西口之天山行

的檩子啥的还回来。”

看热闹的张西林一听,一口唾沫朝地下吐去,低声咒骂道:“妈的,这狗日的汪矬子成天充当六个脚指头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一天比耷拉(土话,话多)啥呢。”翻着白眼珠子,装没听见转身朝家里走去,双手背在身后悠闲惬意,跟没事人一样。

围观的人群都斜着眼看着张西林的背影,一脸的嫌弃,人群中有人高声嚷嚷道:“汪凌,你傻了吧,这张西林撒泡尿都要过筛子找金子呢,到他家的东西还能要回来,那是太阳打西边出来,老爷们都能生孩子了。”

“哈哈哈……”

“呵呵呵呵……”

“嘻嘻……”

“咯咯咯咯……”

围观的人群哄堂大笑,汪凌无奈得挠着头皮看着远去的张西林,视线落在看热闹的人群中。

热心肠汪凌扯着嗓子嚷嚷道:“都笑个求呀?眼看着这老老少少娘几个都要睡在大街上了,有啥笑的,还是广仁公社的儿子娃娃吗?大家都拉把手吧,帮个忙啥。”

他的话音刚落,哗啦啦,一群人走光了,没剩下几个了,只剩下大高个的哈萨克男子,还有两三个不同民族的妇女。

“汪凌,额(我)家还有点窝窝头啥,待会儿送过来哈。”一位头围白色头巾的回族女子对着汪凌说道。

一位五十来岁的汉族女子对着擦眼泪的田老太太说道:“大妹子,我家有一床被褥,就是破点、旧点啥,你别嫌弃。”

“口里来的姐妹们,我家有点奶茶,一会儿送过来。”壮实的蒙古族女子中气十足得高声说道。

汪凌望着高大的哈萨克男子,商量道:“哎,别克波拉提,让她们今晚住哪里啥?”

别克波拉提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你家,地窝子。”

“不行,不行,地窝子,口里人住不习惯啥。”汪凌摆着手。

“那咋办呢,你说咋办呢?没办法了啥。地窝子,麻大没有(没有麻烦)。”别克波拉提摊着双手无奈得说道。

人间的善意总能在风雨中给落难之人温暖,无论生活有多难,都要记得,天空越黑,星星越亮。

田老太太带着娘家军跟随汪凌来到他家土坯屋前,一路朝西南角走去。

一群妇孺疑惑得望着前面带路的汪凌,这前面没看到类似房屋的建筑物呀,汪凌这是把她们往哪里领呀。

就在娘几个心里泛着嘀咕,汪凌走到一块比地面高出半米的地方停下来,指指地面的一个洞口,“老乡,你们就委屈着住地窝子吧。”

走在最前面的张花循着汪凌手指的部位,走到洞口,弯腰往下一探,“天哪”一声,双手一拍大腿,“扑通”坐在地上张嘴大哭。

“我的老天呀,这啥鬼地方呀,这不是死人住的洞穴吗?哇哇---”张花仰着脸大哭,双眼闭着,嘴巴张着,委屈得不得了。

汪凌想到口里人(内地人)会住不惯地窝子,但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他一脸尴尬的神情对着茫然神色的田老太太说道:“老乡,大队的人家都穷,我家也只一间土坯屋,实在没地儿,你们暂时先委屈下,凑合着住吧,在这地窝子里,等休息好了,再回口里吧。”

红着眼圈的田老太太低头望望地窝子能容纳一个人进出的洞口,小心翼翼问道:“这地窝子是人住的地儿吗?”

“老乡,我是第二生产大队的,是个牧业队,这个地窝子是我家以前的老屋子,一直没舍得拔掉,冬暖夏凉的,好久没人住了,脏些,潮些。阿字儿(待一会儿),我们牧业队的小队长别克把他家的羊毛毡子给你们拿来,铺在地上防潮的,住在这里总比你们住在大街上安全,还能挡个风。”忠厚善良的汪凌诚恳得说道。

“好,谢谢了,汪兄弟,谢谢了。”田老太太对着矮墩的汪凌深深鞠个躬后,转身呵斥着坐在地上哭泣的二儿媳,“张花,给我起来,别把咱老田家的脸丢尽了。”

望着眼前这位五官标准、身材高大、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汪凌憋不住内心的好奇和疑惑,试探得问道:“老乡,我叫你一声老嫂子行不?”

见田老太太点点头,汪凌看看周围没人,低声问道:“老嫂子,你们在口里是不是大户人家,看你这气势不是平头百姓。”

田老太太苦涩得一笑,自嘲道:“啥大户人家,也就一介草民罢了。”心想,哎,褪毛的凤凰不如鸡。

说话间,只见牧业队小队长别克波拉提和他的维吾尔族媳妇努尔古丽俩人抱着一个圆筒状的黑灰色的东西走过来。

“老乡,羊毛毡子,你们用,亚麻亚克西(很好用)。”英俊的别克波拉提善意的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

田坤蓉赶紧迎上前接过来抱着,突然,她屏住呼吸,神情怪异得抱着这羊毛毡子快速冲到地窝子的屋顶处,扔下羊毛毡子就跑到一边干呕起来。

见女儿突兀的而不友好的举止,田老太太赶紧掩饰着女儿的失礼,对着神情不自然的别克夫妇讪笑着解释,“我女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西口之天山行 最新章节第二章:千里投亲(二),网址:https://www.7v55.com/150/150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