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大刀阔斧(2/3)

作品:《历史科代表



朱闻天让腾龙王地左右的正常劳动力产业化变更,其实是有着产业支付能力作为基础保障的,等同于所有人的人在给他一个人打工,而他给所有的人发放工资罢了。

说得明白一点儿,朱闻天能够有底气,第一点他能够保证王地所有领民的基本生活,主要指的粮食、畜牧以及捕捞等行业的保障。

仅仅粮食一项,朱闻天在多年你的摸索之中已经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而且存量十分广泛,少部分是集体的,大部分其实都是他个人的。

畜牧业则是朱闻天的私产,相当于一个全新的产业,不过朱闻天为了提高腾龙王地领民的生活素质,把畜牧产品价格定得并不高。

捕捞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朱闻天的私产,因为进行捕捞之人也都是领着“工资”的,他们所获的鱼虾等物资,一定比例是归属部落所有的,这是最初阶段养成的习俗,但是大部分都是朱闻天通过二次分配补偿获得的。

食物方面有所保障之后,各个产业机器便能够运转起来,每个人可以拿自己劳动所获的腾龙王币去购买生活物资,最为原始的供给、分配关系也就形成了。

既然是对整个腾龙王地产业进行调整,那么产业的转移也就是必然的,而且这是一切后续手段的基础。

因而第三个方面,也是实施最早的一个方面,腾龙王地整合之后,朱闻天首先就对一些产业进行了调整。

腾龙部落保持有冶炼业、造船业、瓷器业等核心产业之外,其他产业大量开始往外拓展。

之所以是拓展,而不是转移,是因为腾龙王地自身也都还保留着基本的产业结果不变,只是规模上有所缩减,只做高精尖和设计到技术革新的环节罢了。

随后缩减出来的那些熟练产业工人,则被朱闻天安排到各个部落帮助他们完成最基础的产业建设。

这一步倒是也并不多么困难,因为东北部落区域有着巨蜂部落这个已有的产业基地,西南部落区域则已经有禾部落这个产业基地,只需要向四周推广并增大规模即可。

同时朱闻天也注意产业集中的重要性,把一些地域性优势都发挥出来,反正接下来道路会逐步畅通起来,有一些地域距离也只不过是几百公里的事情,并非不可逾越。

比如说西南三大部落这边儿,其实麻部落之所以被叫做麻部落,就是生产麻类作物,各种各样的麻十分丰富,朱闻天也是把把麻部落融入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些种类的区别。

粗麻和细麻可差别大了,有的适合用于编织麻绳、麻袋之类的,有的则更加适合编织布料,制作衣物,朱闻天便将麻部落这边儿作为了渔网、麻绳、布料等的主生产基地。

再比如巨蜂部落之所以叫做巨蜂部落,实际上是善于收集蜂蜜的部落,这边儿又靠近沿海地带,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朱闻天便将熏鱼业放在了这边儿小半,并适当地使用蜂蜜提升熏鱼的口味,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再就是朱闻天在对产业进行调整的时候,十分注意产业沿交通要道的分布,以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等。

特别是能够靠近河道的地方,腾龙王地最为出色的运输工具不是独轮车,而是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只可供选择的非常多。

提及运输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朱闻天在整合了所有部落之后,将所有部落的骆驼都集中了起来,总计才300多头,在麻部落这边儿进行集中喂养、繁育,暂时不再做为运输工具。

以前由骆驼承担的运力,则交由独轮车进行承担,相比之下大家都觉得独轮车运力更强,因为可以陆续进行生产啊,而骆驼的数量就那么多,平均到每个部落的话才三四十头算是多的了,对于月来越沉重的运输业来说,根本不足以担当。

不过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水运的重要性,感觉到了船只才是最为省力、最为便捷的运输方式,特别是在规模化运输方面,当前水运是无可替代的一种方式。

产业的事情朱闻天大开大合,但是也有很多细微的地方需要逐步完善,也不是操之过急的事情,反正有那么多的熟练工人在各地忙碌着呢。

第四大项朱闻天进行的调整是关于作物种植方面的。

这也是民生之本,虽然之前便涉及到一些作物种植方面的整顿,但是那些都是更多从收益分配之类的点下手的,朱闻天这里进行的调整则是对作物种植本身。

首先是作物种植种类方面,朱闻天特别突出了萝卜缨子的种植面积,在各个部落进行萝卜缨子价值的普及,让人们改变对萝卜缨子一季生、一年生作物的认知,将其作为一种多年、常年的作物进行种植。

主要是这种作物适应性非常强,对于地块的要求不大,甚至温度要求都不是太大,你把它种到泉部落的温泉旁边最好,长得非常好;就算你把它种到贫瘠土地,温度低一点,它也能长,只不过长势没有其他地方好罢了。

朱闻天凸显的作物还有数种从幼发拉底河流域弄过来的作物,不过只是小面积,以及特殊地域进行推广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科代表 最新章节第九百五十三章?大刀阔斧,网址:https://www.7v55.com/147/14744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