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北厂和南厂(1/2)

作品:《我在明末有空间

而后又经过李胜的一阵劝说,两家人终于和好如初,其实当李胜说到逃难两字时,两家人都哭了起来。

原来两家人来自一个地方,也是一路扶持着逃到了平度,路上两家人也是互有帮衬,可以说是患难之交。

今日却为了这么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两家人都感到十分愧疚。

而后两家人还提出请李胜吃顿便饭,李胜推辞了多次,不过两家人实在太热情了,李胜也只好去了,顺便也看一看百姓呢的生活。

这个村子里全是去年春耕前逃难而来村民,经过这一年的发展,村庄也变得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了。

不过李胜发现,他们村似乎没有村长?

而且听说从一开始都没有村长。

怪不得两家人大发生矛盾却没有人来调解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则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李胜倒是觉得是当地官员的不作为,准备回去之后,把平度知州召进镇海府好好询问询问。

吃过饭后,李胜留下一锭银子,他们这一大群人,可是吃了两家人不少的东西,有些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舍得拿出来吃。

第二日一大早,李胜等人便赶到了登州府的府治蓬莱。

而登州知府朱一隆,新任蓬莱县令史惇,以及顾炎武卸任后推荐的蓬莱造船厂主事钱喜木三人为首,带领着登州府内一应文武等候。

远远的就瞧见了李胜一行人,虽然李胜没有穿衮龙袍,但是登州文武却是有很多人认识李胜的。

待李胜靠近后,在朱一隆的带领下,纷纷下跪叩头。

“朱知府,本王早就说过了,除了一些重大仪式,这叩头之礼,就免了。”

李胜连忙下马,将前面几人扶了起来,朱一隆,钱喜木他是认识的,可史惇,他却没有见过。

朱一隆见状,立马介绍道。

“辽王,这位便是崇祯十五年进士第一名,史惇史大人。”

“原来你就是史惇。”

打量着史惇,李胜头脑中关于他的资料便浮现了出来。

崇祯十五年的科举属于加开一科,不分一二三甲,自然也就没有状元的说法。

不过这进士第一名,也当的上状元这个称号。

而且崇祯十六年的癸未科因为李自成的缘故并没有进行,史惇也就是最近一次科举的状元了。

本该在九江任知府的他,为什么会选择来蓬莱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胜就不知道了。

李胜此行的目的本是直奔造船厂,可是看到了史惇,李胜改变了主意,先朝着蓬莱城内而去,蓬莱相较于数月前,整个街道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少地方更是新增了公共厕所。

下水道也修缮过了,整个蓬莱县城给人的感觉非常干净,整洁。

街上行人的面色,也不再一副蜡黄之色,不少人都带着笑脸,逢人便打招呼。

看来这顾炎武卸任后,这史惇管理着蓬莱也不错。

逛了一圈,李胜甚是满意,这才朝着蓬莱造船厂而去。

蓬莱造船厂被顾炎武分为了北厂和南厂,其中南厂就是新建的那所大厂。

李胜进入北厂以后,四处切割之声,敲打之声不绝于耳,忙碌的工匠随处可见。

由于细化了步骤,不少战舰上需要的部件都在地上分工制造好以后,再拿去船身组建。

这样一来,工期大大的减少。

李胜来到一处正在仿制的四级战列舰上,这艘战列舰的打造已经接近了尾声,李胜站在船上,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若是以后再造蒸汽动力的铁甲舰,那又会多大。

电视上李胜是见过什么驱逐舰,航空母舰的,可是毕竟不是现场所见,根本看不出驱逐舰,航空母舰的威武壮大。

就像当初在海上,他还感觉这些船也就那么点大,放在这里,却又感觉十分庞大。

“王爷,这是咱们仿制的红毛四级战列舰,相比红毛战舰,咱们仿制的更轻,更快,而且根据匠作坊所能生产出来的火炮质量,咱们的炮口也有相应的减少。”

李胜点了点头,仿制嘛,肯定是取之精华,毕竟咱们大中华木匠船工的智慧,可不是说着玩的。

就连宋应星的研究所里,李胜都调了好些个能力不错的木匠过去,他们对于齿轮的研究,比宋应星他们还要厉害。

“上次让你们打造的运输船,怎么样了?”

李胜抚摸着船身问道。

“回王爷,马船船身庞大,北厂放不下,都在南厂。”

钱喜木的话倒是让李胜有些惊讶了,难道这马船,比四级战列舰还要庞大?

于是李胜连忙带着众人朝着南厂而去,果然,一进南厂,目之所及的全是身长接近百米的大船。

李胜有些瞠目结舌,感觉战列舰突然就不香了。

突然李胜想到了一个词,郑和下西洋!

历史书中说,宝船貌似就有一百来米。

“老钱,难道这就是宝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明末有空间 最新章节第359章 北厂和南厂,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18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