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7章 多方算计 3(1/2)

作品:《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也许德奥对现在的土耳其的态度就是最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盟友,最糟糕的时候也是一个没有要挟的中立国吧?从某种程度来说,德美在弱化土耳其的问题上是一致的。”礼萨汗一边转动手中的杯子一边自语道。

“但是德国人和美国人对波斯的态度不一样,在德国人眼中,我们是封堵俄国南下的屏障,同时也是平衡未来新土耳其的基石,我们不会对德国人的霸权造成寻衅,由于我们太弱小了,土耳其人有全部小亚细亚,半个巴尔干半岛和全部新月沃地。(就是后代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一直到伊拉克的弧形区域。)而我们地盘有限。人口也有限。军事气力更是弱到了连德国2个军都不如!”

做大事之前,必须懂得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定位。这就是所谓的自知之明。头脑一热就想拳打强国,脚踢列强的主都不会有什么好成果。所以,礼萨汗必须知道波斯是什么,列强对波斯的态度是什么,自己期看是什么,而哪个列强可以和自己求同存异,终极获得一个大家都感到可以吸收的让步。

在礼萨汗看来,德国对波斯的请求实在很低,无非就是站在自己一边,双方进行一些经济上的合作,把美俄彻底从中东地区排除出往,堵逝世俄国南下的道路,必要的时候可能会租借一些港口或者军事基地,当然,规模不会大,由于假如对付俄国的话,德国人有更好的出发阵地,而波斯北面就是中亚,那里并不是俄国的核心统治区。从这里进攻不是舍近求远吗?

至于对付印度?礼萨汗参军事的角度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所谓打蛇打七寸,大英帝国的本土就在德国门口,德国人把英国本土解决了,印度自己就乱了,哪还用专门安排大批部队进攻印度呢?

所以,礼萨汗感到德国对波斯的请求并未几。但是美俄对波斯的请求可是太多了,俄国失往了外高加索油田,于是俄国从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这个时间段俄国还没有创造其它大油田。)所以,俄国需要波斯的石油。当然,这种需要可不是同等的交易,由于俄国也没钱往公平交易,美国人固然有钱,但是能不花钱,不是更好吗?

俄国需要波斯的粮食,原因同样很简略,俄国失往了最重要的产量地,被称为欧洲的面包篮的乌克兰地区,俄国依然有广袤的土地,但是却缺乏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往开垦,假如可以的话,俄国人自然愿意把伊朗变成自己的面包篮。而美国人会是什么态度了?他们自然会偏向于更壮大也更有用的俄国!

同样参军事角度来说,假如波斯站在美俄一边会如何呢?在礼萨汗看来,追随德国的话,波斯不过是一个边角棋子,只要保持现状就可以了。但是假如站在美俄一边的话,那就不一样了,由于美国需要一个可以直接攻击到同盟国要害的踏板,而目前波斯正好靠近这个要害,这个要害的名字就是外高加索油田!波斯在美国的打算中不仅仅是一条通道,同样是攻击的前沿!大规模战略轰炸在大战末期已经显示出可怕的威力,伦敦市的遭遇就能阐明一切,纵然,美国人不可能超出外高加索地区复杂的地形把巴库油田占领,但是他们安排在波斯的轰炸机群却可以要挟这个处所!

而且波斯假如占领了两河流域之后对于波斯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反而是一件祸事!原因很简略!波斯的边境线直接向西移动了几百公里!强悍的德国陆军只要超出小亚细亚就可以来到波斯新的边界限上,于是,剩下的一切都已经明了了,德国没有理由不对波斯动手!

美国、俄国或许未来还有英国,这三个国家能打过同盟国吗?礼萨汗不明确,但是他知道一旦双方在两河流域动手的话,最倒霉的只可能是波斯!有一句谚语说的很好,两只大象打架的时候,最倒霉的是大象脚下的草地!这两个大象谁终极打赢没有任何关系!草地都是最倒霉的!德国没有理由放过波斯的,无论是从掩护自己的油田,以及切断俄国的外助的角度来说都是这样!

“假如真到了这个程度的话,我感到除非德国人彻底战败,否则他们不会结束对我们的攻势的,无论战斗成果如何,我们的国家都会变成一片焦土,而且我认为,未来的战斗中,同盟国的胜算会更大一些,美国间隔战场太过远远了,俄国人和英国人就在同盟国的门口,非常糟糕的地理环境。”礼萨汗将剩下的一点咖啡全部喝完,在咖啡因的刺激下,他空前的苏醒!

好了,想明确一切问题之后就是实行了,从今天谈判的时候国王表现来看,沙阿是想把自己留在身边的,毕竟礼萨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手中握有波斯王国最精锐的部队,假如自己都解决不了问题的话,那么恐怕国内也就没有其他可以指看的军事气力了。所以礼萨汗留在后方,无论是留在德黑兰还是在北线都是可能的。或者说完整看礼萨汗自己什么想法了。

“那么我是在慕尼黑呢还是在北线呢?”礼萨汗衡量着两种选择的利弊,假如留在慕尼黑,自己自然是最安全的,而且是最轻易在合适的时候颠覆掉卡扎尔王朝的,礼萨汗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干掉美俄在波斯的部队,而另外一个目标是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最新章节第2887章 多方算计 3,网址:https://www.7v55.com/139/139420/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