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5章 分道扬镳(1/2)

作品:《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没错,这才是英国人给日本人留下的最后的保险丝!断尾求生!舍弃其中一艘战舰,让另一艘战舰搭载着所有的英国人溜掉!讲真,假如可以,贝蒂不愿意让追随自己的英国皇家海军精英就义任何一个人!他们都是皇家海军未来的盼看!而落进美国人手中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贝蒂选择了这一手!

而这样一来,获得了友军补给的朝雾号还真有机会逃出升天!讲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在,美国对大洋深处的把持力还是很低的!这个绞杀系统之所以成功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忽然性,在日本人没有戒备的情况下忽然切断日本的补给,让他们无法应对。而第二点就是日本战舰较为糟糕的自持力,由于续航力有限,只要能切断补给线,甚至是一段时间内压抑住补给,那么日本人的战舰就回不到本土了。

那么也许有人说了日本海军既然烧煤,那么可以应用缉获的美国船舶的燃料啊!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首先第一点,相对于俘获一艘民船来说,摧毁一艘运输船更是轻易,所以,想要对船队造成更大伤害的话,日本舰队确定选择摧毁而不是缉获,而由于之前,日本人可以从补给船上获得优质燃煤和燃油,所以自然也不会要俘获船舶的燃料……。毕竟劣质燃料会增长动力系统的负荷。

那么现在能否通过俘获美国船舶来获取燃料呢?这个啊,来不及了,既然日本人能想到,那么美国人自然也可以想到啊!一方面美国人加强了船队的掩护工作,另外一方面美国人增长了自沉装置,假如被俘获,那么美国船舶可以快速自沉避免资敌。至于说日本人袭击中立国运输船?抱歉,这其中真的很麻烦,毕竟商船不是专门的补给船,他们装填煤炭的时候只考虑了怎么装着方便,而没有考虑如何方便的从煤仓中取出煤炭……。而且由于船舶大小以及干舷问题,有的时候看起来可以,但是实际操作真的很难……。效率会非常低,而且还有危险,比如说加煤的时候,两艘船万一撞上了怎么办?

斯特迪的说服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山本五十六很快批准了斯特迪的建议,而且还想好了借口,介于美国海军已经开端将大批战舰派遣到东太平洋地区,所认为了防止被一锅端,舰队指挥部决定解散舰队,朝雾号从山雾号上取得一些补给持续作战,而山雾号则前往新西兰补给,然后可以考虑返航。

而山雾号上蒙在鼓里的军官也没有反对,并且开端立即筹备。日本人改装后的战舰应用的是煤油混烧锅炉,固然战列舰也没有考虑在装煤之后,再把煤从战舰的煤仓中弄出来,但是重油补给方便啊,一根管子加上加压泵就可以把重油从一艘船的油仓中迅速转移到另外一艘船上,实际上,终极重油能代替煤炭除了燃烧值更高之外,补给更方便,不用铲煤工等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而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山雾号给朝雾输送了大概600多吨的燃油,而再加上之前朝雾号的燃料储备,山本的座舰已经足够回到日本的把持领域内了!

“祝君一路顺风。”在朝雾号上打出了这个信号之后便一股脑的溜了。而山雾号则被打法往了新西兰,山雾号也没有别的选择,毕竟战舰的燃料已经未几了,假如错过新西兰那一波补给的话,那山雾号就真的可能回不往了!

于是,重新获得了大批补给朝雾号立即向西航行,他们不敢直接往西北方向航行然后选择最近的航线返回日本把持的几内亚岛,由于,数目众多的美国舰队以及国内对全部澳大利亚东部进行了封闭,想要直接回往八成是自投罗网。所以,斯特迪给朝雾号制定了一个非常守旧的线路,战舰先往西走,冲出美军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安排的稀疏的警惕线之后再北上,假如要这样走的话,实在朝雾号的补给也不是特别够,想要直接开会加里曼丹岛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假如能逃出美国人的封闭线的话,那么日本战舰自然可以在安全区域呼叫补给。

而假如不从山雾号上获得补给的话,那么两艘船连进进安全区也不可能。从理性考虑上来说,斯特迪的决定是没问题的。当然,直接开溜,然后把友军扔到对手的陷阱中的做法还是很让人鄙视的。英国人就是实用主义。否则的话,2战中也做不出弩炮举动这种事情。

终于说山雾号会有什么成果?它的成果实在已经在它向新西兰航行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它将一头扎进德国人安排在新西兰四周的包围圈,然后被对方轻松打逝世!

至于说给日本舰队供给补给的运输船?抱歉,这艘船刚出港没多久就被美国驱赶舰给把持了,苏雄这一次倒是没有像小弗莱彻那么复杂。直接通过电子干扰让对方一个信号都发不出往,然后驱赶舰迅速靠近,在几次舰炮的要挟射击之后,这艘运输船果断怂了,甚至于连密码本和哑谜机都没有损坏。毕竟你不能指看所有人都是铁血真汉子。

按照获得的情报,德国舰队轻车熟路的前往了日本舰队预定补给的区域设伏,而在最后的攻击阶段,美国人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这次海战让米切尔的航空母舰打响第一枪行不行?

美国人的理由很简略,一旦开战,梅克伦堡号战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最新章节第2685章 分道扬镳,网址:https://www.7v55.com/139/139420/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