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2章 一战落幕 4(1/2)

作品:《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在用军事手段抹杀了法国人重新和德国敌对的可能,在用经济手段逐渐把法国逐渐融进到自己的同盟中之后,德国还需要法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让法国终极成为德国在军事方面的重要盟友!

在未来的那场大战中,法国的地位真的很重要,鲁普雷希特可不仅仅满足于法国人秉承中立,由于这会让同盟**队失往先机!假如法国人站在德国一边会如何呢?先不说多达上百万的法**队和壮大的产业产能,单纯利用法国的战略地位就可以让德国盘踞宏大的上风!

在法国人的配合下,全部地中海将成为同盟国团体的内海!德国舰队和潜艇可以以法国西海岸作为母港轻松防御来自大洋彼岸的寻衅,而安排在英吉祥海峡法国一侧的轰炸机则可以对英国人实行长时间的战略轰炸,并且终极摧毁对手!而法国人的殖民地同样可以给德国供给宏大的赞助,沿着法国在西部非洲的港口和机场,德国可以轻松的构筑一条围绕全部非洲沿海地区的战线!法国将成为德国压抑英国,抵抗美国的桥头堡!

而假如失往这个桥头堡的话,或者哪怕法国中立,德国想要对英国战略轰炸都会非常艰苦,而假如德国想要在大西洋沿岸找到一个合适的军港估计都很难!即使终极西班牙或者葡萄牙屈服于德国的压力选择合作,他们的地位也过于靠南了!而同时,假如没有法国在非洲港口的赞助,德国再南部非洲的殖民地海上运输线就会变得非常软弱,或者被迫绕过大半个非洲进进印度洋,然后再转道地中海!这是一件多么愁闷的事情啊!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也为了避免法国在军事上向美国靠拢,鲁普雷希特利用这个机会给法国人上了一道枷锁!这就是条约的第四条内容!当然,为了使这个条约显得更公平一些,德国也想法国开放了部分港口。不过估计法国人是没有机会利用这些德国港口从事军事举动了!

对法合约签订之后,接下来就是比利时了,假如说德意志帝国对于英国事压榨,但是还有最基础的尊重和标准,对于法国事宽容,并且愿意在未来合作,那么对于比利时来说就没有什么怜悯了,无论是鲁普雷希特还是德皇对于这个比利时都是要坚决压抑的!

至于说原因?很简略,一方面是由于比利时的独立和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给的,比利时就是英国打进到欧洲的一根钉子。德国打赢了,这根钉子自然要拔出来。而另外一方面是比利时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德国实现对法战略的要害!所以,无论如何,即使比利时要恨德国人一辈子,德国依然要在比利时驻军来保证对法国的压抑。这是必须的!所以,在战后,德国对照利时的态度更像是后代2战结束初期盟军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一般。至于说以后怎么办,那至少是5年后的事情,而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自然直接纳进到了德国人的口袋中!

不过相对于比利时的遭遇,巴尔干的协约国成员则更加糟糕了!罗马尼亚失往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其中就包含最重要的油田。塞尔维亚重新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作为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回报,全部大部分塞尔维亚重新并进了土耳其的版图中,而另外一部分则交给了保加利亚。同样消散的还有黑山王国。

至于说希腊王国?固然由于德皇的恻隐之心,大部分国土得以保全,但是却彻底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附庸国,处境可以类比比利时。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协约国成员没有和德国签订条约,这就是已经陷进了内战中的俄国,怎么说呢?这个位面,俄国各方权势都没有能够快速形成上风,各方打的非常之纠结,当然,这和德奥在其中不断干涉是分不开的。所以,目前德奥政府找不到一个可以代表全部俄国的政府签订条约,甚至于就算有俄国内部权势愿意和同盟国签约,王储都不会轻易答应,愿意很简略,谁能保证这个条约的内容可以落实?所以,现在德奥两国只是在不断稳固自己的占领区,然后让俄国内战多打几年。

也许有人说了,假如战后新成立的俄国政府表现拒尽和德国签订一战条约怎么办?这个怎么说呢?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涌现!由于俄国人根本不敢!全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禁止同盟国从俄国获得利益!

在俄国国内分出输赢的时候,美国应当正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交战,或者最好的成果也是刚刚结束战斗,打了一场耗费宏大的战斗的美国根本不可能为了俄国直接和德国敌对!而且别忘了,太平洋战斗中美德还是盟友呢,转过火来直接和盟友开战?这个跨度有些太大了!所以根本不可能!

英国和法国?短短2到3年时间,英国根本不可能缓过劲来,估计英国人最关心的还是怎么保持国家的运转以及交上给德国的赔款吧?法国就更别说了!假如法国不再和德国敌对的话,那么俄国对于法国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法国可没有胆量也没有必要往返护俄国!至于其他国家?就更不用提了!

除了暂且没法谈的俄国之外,还有一个协约国成员没有谈,那就是日本!假如没有美国这档子事的话,想让日本赔款?这个难度有点大,毕竟间隔太远了。德国刚刚打完3年的战斗,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 最新章节第2392章 一战落幕 4,网址:https://www.7v55.com/139/139420/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