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奋威连折十八骑 惊悉秘闻四代传(4/5)

作品:《兰若蝉声

事情就更加神奇了,

先是并无多大功勋的李盖死后被追封异性王,这等殊荣穷大魏朝野也不见同例。

再是这位自称李熙的达阇又添新嗣,也就是你们看到那另一道旗幡上的名字——李天赐。

自称李熙的拓跋达阇皈依佛门,却将幼子送去了玄都观归宗。

文成帝崇佛抑道,但独独为了李天赐在中山大修皇家道观,

又让李玄都为天赐亲自灌顶赐福,赐黄幡,黄木剑,金黄道袍,策天赐太平真人。

才有你们今日看到得如此仪仗。

而这还不算结局。

让小龙王真正不敢启齿的那些忌讳还在后面。

自拓跋乌雷以十三岁子的身份横空出世为继承魏国大统后,

新的储君都会在幼年娶入赵郡李氏分支梁国李氏的族女,然后得子成为新的储君。

乌雷十三岁与顿丘李方叔之女有子第豆胤,

第豆胤十三岁与梁国中山李惠之女诞今上。

当今废太子是在今上十五岁时所诞,

其母虽然号出林氏,却是出自被灭门的罪臣家庭,身份无所追溯。

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为了避免连续三朝李氏皇母,惹人猜忌才使用的障眼法,将李氏宗女换了个无法彻查的身份而已。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情,市井坊间早有奇说。

如果是一代人天赋异禀,十二岁可授妊,那也还说得过去,

可是连续三四代,就很难自圆其说了。

只是这几代魏王都还算体达民情,明哲清廉,故而没有人故意散播流言。

但是想来那位来自拓跋氏的李熙达阇和当今某些皇族权贵早有交易,

借了赵郡李氏的身份和梁国李氏的肚皮让皇权一直在他们这一脉传承。

四代以来,这北魏皇胤不知当算是拓跋家,还是李家;

是天真的后人,还是吐万的苗裔。

有人猜测,或许是太子感念吐万为他抵命之恩,才如此煞费苦心,

让两人血脉,地位共用了一个身份延续下去。

文成帝或许真的是吐万的骨肉,

但是其后皇家血脉依然借腹回归了宗支。

小龙王是拓跋吐万的嫡亲侄子,虽然只大今上十余岁,可是因为这嫡支谱系十余年就要增一辈,现在算来这小龙王倒是长了今上好几辈。

因为当年天真太子和吐万的关系,他的地位才会如此特殊,做着有实无名的空号王。

虽然没有封号,但自然也没有人敢把他不当王爵看待。

这些皇室嗣传,因为都发生在明面上,也算不得多大秘密。

但是这一次李玄都,李天赐亲至,可能真的是太子党下出的一步妙棋,会让今上万分尴尬。”

这一番话所涉甚大,听完一遍也未必能完全消化。

此时的庆云就只听了个云里雾里,只能尴尬说道,

“我,我仿佛还是不大明白。

这天赐太平真人,如何能让魏王尴尬?”

李神俊白了这个傻小子一眼,继续讲道,

“废太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吧。

按照这些年形成的惯例,岂不是需要有一个李氏族女诞嗣子?

太子虽然收了两个填房,却尚未大婚娶妻,

说明这个潜在的规则可能还在延续。

太子虽废,太孙照样可以立长。

按照近四代的形势看,一定是有一支可以左右大魏存亡的力量在维系着这种规则。

今上虽然废了太子,但是敢不敢触碰这个规则,我也不敢妄言,

也许,连小龙王也不知道答案。”

庆云听得是咋舌不已,

“我去,还有这许多道道。

那大哥还为该立哪位皇子操那么多心,

分析得煞有介事,原来都是白忙活啊。”

“也不能这么说。

潜规则毕竟是潜规则,无法凌驾于立嫡扶长,子贵母死的大制度之上。

所以历代李氏族女才要赶早送进宫来,抢在其他妃子前诞出龙种,

再统一依据子贵母死的先例处理掉,不会露出半点风声。

如果当今太子没有子嗣,那么才能在当今的几位皇子里再择嗣子。”

“天哪,按照这种说法岂不是连当今魏王也是……”

李神俊一声干咳,阻止了庆云问出这个在北朝属于禁忌的敏感问题,

只是攮了攮下巴,向着那支“天赐”幡略作示意。

也不知道小龙王是否听到了他们的全部对话,

总之在李神俊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小龙王应该是理解到了什么,于是大步跨了过来,打断了几人的对话,

“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无论前几朝发生过什么,今上绝对是一个有钢铁意志,雷霆手段打破那些荒唐规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兰若蝉声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奋威连折十八骑 惊悉秘闻四代传,网址:https://www.7v55.com/127/1270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