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4/5)

作品:《兰若蝉声

材高大,肤色偏白。

头人自称乞伏氏,此时正在组织村人撤离。

这时候又有一伙人赶来帮忙,领头的正是黎伯。

村民见了,都甚是兴奋,奔走高呼,黎伯来了,黎伯来了!

黎伯队伍里还跟来了两个女孩子。

寒暄几句后,众人才知道同来的正是何黎伯的妹妹荑姬,以及她的婢女骊婢。

(笔者案:我们之前讲过,这秦代之前,女子称姓,姓后置。冯氏姬姓,因此女子称某姬)

这骊婢本是冯氏在骊山治水时收留的难民,因为和家人失散,便留在冯家做了丫鬟,伺候小姐荑姬。

主仆二人感情深厚,情同姐妹,并没有当时贵族圈内严谨的阶级之别。

连冯家小姐都亲自上阵,众人自然更是欢喜,干活也更有劲头。

冯家带来的士官,又是个个经验丰富。

在他们有序协调下,迁徙的工作眼看就近了尾声。

只是那雨仍越下越大,河岸的堤坝随时都有崩决的危险。

乞伏族长催促黎伯的队伍先走。

黎伯哪里肯依?冯家的队伍必须守到村民财物全部转移才可离开,这是家训,更是军令,冯家的儿女没有一个敢挑战这条父亲定下的铁律。于是依然执意指引辎重妇孺优先撤离。

忽然间一声厉啸,如沉雷滚地,又如山魈嘶号。

黎伯心知是河堤崩了,忙放下手底的活,招呼众人立即撤向高处。

左右看时,独不见了妹妹和贴身的婢女,不禁大骇。

问过家将这才知晓,小姐带婢女去村前劝说一位不愿离去的孤老了。

黎伯忙让家将引众人撤退,自己却要去寻妹妹。

那家将怎肯让公子亲身涉险?

奈何黎伯以军令相挟,家将无奈,只好去了。

但是乞伏族长和庆轲却坚持跟随。

冯黎拿他们没办法,也没时间劝说,三人便一齐冲向了雷声起处。

洪水汹汹,其速度岂是人类可以趋避?

三人沿山奔跑,就听得一声巨响,一座茅屋被洪水冲塌,卷了一名老妪在怒涛中翻滚,瞬间就消失在众人视野中。

荑姬和骊婢动作灵活,抢先攀上了一处石台,只差一线便也被大水冲走。

那石台孤立在滚滚洪流之中,眼见水线还在不断上涨,这狭小的容身之处,也撑不过几时。

还是庆轲艺高人胆大,略作观望,便揉身攀上了高处岩壁,扯落一根藤条,又向一株横生的云松攀了过去。

这山壁陡峭,雨沥湿滑,虽说庆轲是一身武艺,也几次险些跌落绝壁。

眼见有木石自高处滚落,亦是无处闪躲,只能死死抓住岩壁,强忍着吃下重击。

等到他爬上那截云松,已是鲜血淋漓。

此时庆轲却也不及收拾创口,将藤条横搭在树干上,一头抛给两位女子,一头抛向了崖边的黎伯和乞伏。

恰在此时轰隆之声大作,又是一阵滑坡,一块桌面大的巨石沿着石壁碾下,径直砸向庆轲立足的树干。

那巨石下坠之势,何止千斤,这树干如何吃得消?

但若这树干一断,再寻办法救人可就难了。

未免前功尽弃,庆轲只能咬牙跃起,迎向巨石,横里一掌将那石头拍入滚滚洪流,可身子却如断线的风筝倒飞向岸边。

岸边可供落脚的地方也不开阔,乞伏接住庆轲身子,也被那股力道一起重重击在山壁上。

饶是乞伏人高马大,身骨强健,一时却也起不了身。

再看庆轲,已经是口鼻淌血,人事不知了。

二女此时也没闲着,先尝试着沿藤蔓攀爬倒松树上脱困,但暴雨入注,又没人在树上牵引,如何爬得上去?

想来只有依次摆荡到对岸一途,骊婢便让小姐先过去。

荑姬知道此时争辩徒是浪费时间,情况紧急,不若速行。

便由骊婢接连助力,荡向对岸。

那边黎伯眼疾手快,顺势一把扯过。

此时台上只剩下骊婢,水却已渐渐漫上石台。

水势劲疾,只是刚过鞋底,骊婢的脚步便已开始摇晃起来。

骊婢力运下盘,勉强稳住身形,却无力冒险去抓藤蔓。

乞伏这个时候用力扶住山壁,勉强站起了身子,见形势紧迫,忙抢了荑姬荡过来的那截藤蔓,飞身荡了回去。

就在骊婢脚下忽然一个踉跄,眼看就要软倒之时,乞伏钢牙一咬,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使双腿一夹,将骊婢腾空带起,一起荡了回来。

黎伯一次接住两人,也被那股力道撞得眼前发黑,筋骨欲散。

五个人趴在地上,个个一身淤青,筋折骨断。

但水势依然不住上涨,此处也不便多做停留。

其中受伤最轻的,怕是要数大小姐荑姬了,因此只能由她背起庆轲,几人勉强相互搀扶着再向高处挪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兰若蝉声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网址:https://www.7v55.com/127/1270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