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堑通途九泽网 艳俗端淑两面尼(上)(1/2)

作品:《兰若蝉声

祭祀的地点被安排在了黄河,汜水,鸿沟会合处。

与现今的寓意不同,禹王挖掘鸿沟的目的本是沟通,而非隔阂。

《史记?河渠书》引《夏书》曰: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闲。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灾济之闲。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中国的人工运河史,自禹王始。

在上古间冰期江河流量暴涨的年代,禹王建立了贯通渤海九川,中原九泽(湖),(长)江,(黄)河,淮,济,汝,泗,的水运网络。

使九州之行“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不复隔阂。

在气候变化,江河流量重归正常后,这些人工开凿的水网由于枯水,大多壅塞。

楚汉争霸时期,鸿沟已经变成了汜水畔一条干渠,只能作为华夏上古水利工程的化石记录,不复当年之用。

此处也是西楚霸王与刘邦和议的所在,所谓楚河便是汜水,汉(旱)界便是鸿沟干渠。

这次和议也将鸿沟的文化内涵做了彻底的转变,“不可逾越”的刻板印象逐渐代替了“通衢九泽”之初衷。

魏王挑选此处郊祭,自然少不得借用前人典故。

酹酒开祭后,元宏首先下令决河汜灌鸿沟,以示重新沟通天下,四海同一。

鸿沟壅塞已久,就算有河水倒灌,也只能灌出一条狭长的池塘,

长不过百丈,宽约么三四丈。

沟渠底部久不淌水,乱石参差,有深有浅,

深者不过丈,浅处不盈尺。

早有巧工挑水浅处预留了木墩,

待到潴潦已成,一支精兵用事先拼好的木栅,下渠搭台。

不过半个时辰,便在水面上搭出一条三丈阔的平台,贯通两岸。

魏王率仪仗踏木台走到对岸,又自对岸走回,象征楚河汉界,由是贯通,普天之下,终将一统。

随后,御建兰若比丘尼统胡僧芝带领九十五人诵经团踏上木台,诵经祈福,魏王退至观礼台观礼。

由于接下来的歌舞表演也要在湖上露台进行,魏王的观礼台被设置在了略低于湖面的盆地处,以应高台看戏的风俗。

四面的山坡上都是负责警戒的兵卒,每个山坡上的兵卒分作三组,轮流执岗。

执岗之时,弓上弦,刀出鞘,虎目环视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昨夜连环命案,种种怪诞事件,已经注定了这场祭祀不会如预想般顺利。

但是这场祭祀的规矩是“无遮”,也就是来者不拒。

四下里赶来看热闹的乡民,数以万计,都被杨家将依地形引导在四块专门划出的观礼区域,

有意与魏王,诸大臣,番邦使节所在的贵宾看台拉开了些距离。

诵经过半,也差不多到了晌午时间,四处观礼区域已有官员开始安排布施斋饭,

另有膳官为贵宾区的嘉宾送上精美膳食。

庆云一行人无论是出于小龙王的关系,南齐来宾的身份,还是代理檀君的名头,被安排在贵宾区域都是理所当然。

诵经念佛自然没有什么热闹好看,趁此机会大快朵颐才是正事。

庆云自食盒里夹了几口菜送入口中,

哎,还真别说,这御厨的水准比起莫愁姑娘却也不遑多让。

庆云正在仔细咀嚼着葱爆羊肉的滑腻口感,

忽然六识跳动,仿佛是感应到了某种危险的临近。

他开始环视四周,仔细探看周遭动静,却发现两名高桥尼正追着乐官尝试向贵宾席靠拢。

庆云忽然像是想起了些什么,他走到刘赢身畔,俯身耳语,

“三哥,莫愁姑娘现在何处?”

刘赢不料庆云忽然问起这个,难道是自己一直偷偷留意莫愁姑娘的举动太过明显?

“哦,方才她在贵宾席出现过,坐在女官那边。

只是一个时辰前便走开了,不知去了哪里。

我见萧公子并没有随她一起去,应该和排曲无甚关系。”

庆云向乐官的方向指了指,

“三哥要多留意些那边,我怀疑夜探莫愁住处的神秘刺客就是高桥尼。”

刘赢面色微变,“何以见得?”

“昨日斗舞之时,舞台忽然塌陷。

三哥不觉得蹊跷吗?”

“这……和莫愁姑娘有什么关系?”

“石夫人登台前,是高桥尼用过舞台。

若不是她们动过手脚,那么结实的红木舞台怎么会忽然塌陷?

我觉得定是压轴大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兰若蝉声 最新章节第七十二章 天堑通途九泽网 艳俗端淑两面尼(上),网址:https://www.7v55.com/127/12704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