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以购代捐买洋芋(1/2)

作品:《情满大荒山

春节将至,前不久我们发的茅草坪村洋芋卖不出去的信息收到一些回应,这个社会有爱心的人非常多,他们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大荒山上的这些贫苦人民,但也就买几十斤到一百斤的样子,杯水车薪,而且因交通等原因,分散零星购买也无法送货。

王局长给我打了电话,说统计局、老龄委商议决定,准备开展一次以购代捐活动,由职工每人认购贫困户100斤洋芋,价格可以比市场价略高一些。总共需要7000斤,让我们把货源组织好。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帮扶形式,我们以购买代替捐赠这样一种方式,让贫困户知道,只要他们辛勤劳动,就能创造出价值,就能产生效益。

我打电话把黄朝华叫到村委来商议。黄朝华从砂石厂骑摩托车回来,一身的灰尘。老丁拿了条毛巾,给他拍身上的灰尘。

黄朝华问我:“洋芋买好后怎么拉回去呢?”

我说:“局里找了一个货车来拉,我们不用管。”

老丁说:“让贫困户把洋芋弄到村委会这里来,在这里上车。”

黄朝华说:“价格就按前不久我们宣传的5毛一斤确定吧。”

我说:“好的。”

老丁说:“7000斤数量也不多,就买最困难的那几户贫困户的吧。”

我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黄朝华说:“那就买马奶奶、唐有庆、马连忠、黄才发、李开亮、沈学强他们几家的吧,我看差不多了。”

黄朝华给涉及到的各组组长打电话,要求他们通知贫困户,明天上午12点以前找毛驴把洋芋全部驮到村委会来。

这是我们通过徽商销售出去的第二批产品,所以我很高兴,觉得只要我们努力做事,就会有回报。老丁跟我较劲,说:“这个是单位贴钱来购买的,不能算是成功的销售。”

我说:“不管怎么样,算是对我们发出的销售信息的一种实质性回应吧。”

老丁说:“洋芋需不需要包装一下?”

黄朝华说:“没有必要,就用口袋装省事。”

第二天中午,通知到的贫困户们都用毛驴或骡马把洋芋驮到了村委会。毛驴每次能驮200多斤,骡子比毛驴高大,每次能驮400斤左右,每家都要往返三四次,才把一千多斤的洋芋驮动到村委会来。

十二点,人事科李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向大姐坐着一辆货车,来到茅草坪村委会。他们带来了市统计局、市老龄委全体干部职工的亲切问候,勉励贫困群众继续努力,抓好生产,增加收入。

李科长和向大姐不辞辛劳,顾不上休息,迅速开展工作。

我和老丁、老刘老师协助李科长和向大姐,一家一家过秤。马奶奶650斤、唐有庆1860斤、马连忠1370斤、黄才发1830、李开亮940斤、沈学强1310斤,总计7960斤,向大姐逐一付了钱。唐有庆、马连忠、黄才发、沈学强协助我们,把洋芋装在口袋里,共有80多袋,我们把洋芋抬到车上。我抬了十几袋就没力气了,黄文书叫了三个来张嫂小卖部买东西的男同志来帮忙,才把80多袋洋芋装上了车。

我留李科长和向大姐吃了中午饭再走,李科长和向大姐不肯,他们说现在也不饿,等会儿到路边小餐馆里随便吃点就行了。

李科长和向大姐拉着洋芋走了。黄朝华说:“李书记,

不知道刚才你仔细看了没有,贫困户种出来的这些洋芋,个头不大,没有卖相。如果真上市场去卖,是非常不好卖的。”

我点了点头,说:“我看到了。这些洋芋确实不好看。市场的东西,还是要靠市场化运作来解决,这种同情式的购买以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但不能完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老丁说:“拉这车洋芋的运费可能都跟买洋芋的钱差不多了。”

我说:“这不是扶贫嘛,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目的是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意识。增强他们主观能动性。”

老丁说:“我知道市教育局、工商局的以购代捐买的是黑山羊、鸡和猪肉。”

我说:“黑山羊、鸡和猪肉从乡下买回市里去,成本也比较高,而且采购数量也很小,起不到促进销售和生产的效果,象征意义比现实意义大。”

黄朝华说:“不管怎么说,效果是肯定的,至少让城市里的人了解我们大荒山,关注我们茅草坪村。”

我们回到办公室,黄朝华悄悄跟我和老丁说:“这几天有其工程项目上的人来联系购买砂石,我们卖不卖?”

老丁说:“卖!为什么不卖呢。”

黄朝华说:“这砂石厂没有手续,是为了满足我们村道路建设需要而设立的,对外销售怕是不合适哦。”

我想了想,说:“咱们这个公路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在保障公路建设用砂石的前提下,有需要的就卖,咱们自己知道就行,不对外宣传。”

老丁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应该是符合政策的。公路建设完毕,咱们马上停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情满大荒山 最新章节第115章 以购代捐买洋芋,网址:https://www.7v55.com/100/10087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