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贫困户家的收入账(1/2)

作品:《情满大荒山

(求推荐、求收藏)

经过梳理,大荒山像蜂蜜那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还有高山腊肉、高山火腿、高山香肠,干野生菌、板栗、核桃、花椒,绿豆、黄豆、老四季豆等。黄朝华带着老丁和我,走家窜户,收集资料,拍摄图片。我们认为,这些东西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可以代表大荒山、宣传大荒山。

我和老丁都不是大荒山人,也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宣传推广大荒山的农产品有些不接地气。我帮助黄朝华开设了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手把手教会了他如何制作上传图片和视频、如何配宣传文字。协助他开设了徽商,教会了他怎么晒图、刷屏。

我和老丁逐组把贫困户走访了一遍。春种秋收,一年的收成就体现在这秋天的收成上。我们村干部为脱贫忙了一年,脱贫的成效也体现在贫困户的收成上。

茅草坪村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村落,农耕文明的核心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农业生产的根本就是土地。土地肥沃,有水源保证,或者风调雨顺,则物产丰富,生活富庶。大荒山的红土地呈弱酸性,土质也不肥沃。农业生产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为了生存,一些农民开垦了一些土地。土地多的农户,不论种苞谷还是洋芋,收成就要好一些。生活艰难的家庭,往往都是家里土地贫瘠,面积少的。

我对老丁说:“大荒山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是土地少、土地贫瘠、缺少劳动力这几种情况。”

老丁则看得更远,他说:“你不知道,其实农业基础太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大荒山气候变化无常,遇上天干、冰雹、强风等自然灾害,村民整体都会减产,甚至绝收。要实现旱涝保收,基本不可能。”

我说:“我懂你的意思,如果没有强劲的产业支撑,脱贫了今后很容易返贫。”

老丁说:“对头。想不到你城里人,熟悉农村工作很快嘛。”

我说:“都什么年代了,城乡一体、多产融合,农村有巨大的优势,只待我们去发掘这个优势呢。”

王宗保因为多种了2亩多地,苞谷的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基本跟上了其他村民的水平,安上假肢后,身体更灵活,劳动更方便,因此他的收成比往年增加了,有了积极的变化。

马连忠家却跟往年一样,只有2000多斤苞谷,还有1000多斤洋芋。

还有刘正明家,收来的苞谷堆在院子里,只有1000多斤的样子,洋芋只有800多斤。

在大风顶黄才发家,我们同他一起计算今年的收入:做了6件山羊皮褂,收入2400元;苞谷有3000斤,价值3000元;洋芋2800斤,价值1000元;卖了一头猪,250斤,7元一斤,收入1750元;杀了一头年猪,有270斤,价值1890元。三个人享受低保,每人一年补助金额1440元,三人合计4320元;黑山羊13只,没有卖、没有杀吃,不列入计算范围,家庭总计收入14360元,按三人计算,人均收入4786元。达到了脱贫标准了。

我对黄才发说:“老黄,你今年就脱贫了,今后要好好干哦。”

黄才发说:“感谢政府关心,我今后一定好好干。”

出了门,黄朝华对老丁和我说:“黄才发家这种情况,开支也不小。首先是要买米吃。按每人一天一斤计算,全年得买1000斤左右,得2000多元。3000斤苞谷、2800斤洋芋最多只能各卖一半,卖得的钱刚够买米。剩下的苞谷得用来喂猪。实际他能使用的钱只有卖猪的1750元和低保补助4320元。

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贫困户们就只有这点土地。我们村干部不可能帮他们春种秋收。即使我们帮他们春种秋收,就算风调雨顺,他们这点土地上,也不可能有更多的产出。

我跟老丁讲:“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这样下去可不行哦。”

老丁说:“可不是嘛,我们不可能包吹包抬,不能包办代替,关键还是要有内生动力,贫困户自己的事得自己干。”

我原来寻思,茅草坪村98户贫困户,我们一户一策,一家一家的帮助,脱贫一家就少一家。像孙正权,主动退出了。像陈小勇,有了固定收入,基本脱贫了。像王宗保,只要保持现在的干劲,再把黑山羊养好,明年能卖两只山羊,也就脱贫了。但现在看来,这是就脱贫而脱贫,只是低层次的脱贫,还不是全域全程的脱贫。

老丁说:“一个村要发展,得有集体经济收入,得有产业支撑,得办企业。我以前在乡镇工作时,到华西村参观学习过,人家那才是叫发展呢。”

各农户卖出的大荒山原生态蜂蜜送到了村委会,老丁联系的包装瓶子和箱子也到了,我们通知村组干部一起到村委会来,用秤把蜂蜜一斤一斤称好,装入瓶中,贴上标签,6瓶一箱子,装好后用封口胶把箱子封好。经过包装,大荒山原生态蜂蜜立马升级提档,跟大城市超市里出售的一模一样了。

我和老丁带着这批蜂蜜,到市里去交货。朋友们拿到蜂蜜后,非常惊喜。

我和老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情满大荒山 最新章节第105章 贫困户家的收入账,网址:https://www.7v55.com/100/10087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