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忠臣唯有一死!(2/3)

作品:《三国毁灭者

“回禀武功侯,三公九卿皆已罹难,千石以上官员几乎没有幸存,也只有羽林郎侯折、符节令孙俨,尚书左丞鲁充、尚书梁邵、文祯,侍郎王稠、冯硕、赵泳、韩斌等六百石以下官员得以幸免……”

陈飞有所感悟,下意识看了一眼陈纪。

幸存者虽然都是低级官员,但至少还有一两百人,其中尚书台的官员却存活了大半,这说明陈纪这位尚书令显然提前就有所察觉。

陈纪却仿佛没有注意到陈飞的目光,悲痛地叹了口气:

“袁绍此贼,不仅毒害了天子,更是摧毁了大汉整个朝廷,实在可恨!”

陈飞收回了目光:

“城外炎热,我等还是入城再叙吧!”

-

半个时辰之后,第二波谈话已经在洛阳城内进入正题。

陈飞很关心地问道:

“先帝并无子嗣,杨侍中、陈令君建议在汉室宗亲中选择贤良继位大统,不知两位将军可有人选?”

张杨主动表示:

“张某乃一介武夫,既不懂治国大道,也不知汉室宗亲有何贤良,只愿镇守河内,维持一地平安,足矣。”

陈飞第二次欣慰地点了点头。

董承却好像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竟然开动脑筋,为陈飞排忧解难:

“陈王乃是宗亲长者,素来都有贤名,深得士民爱戴,将军何不……”

他忽然注意到了,张杨看向自己的目光中,竟然有一丝怜悯!

【我、我没说错话啊?!】

他十分不解:

【陈王刘宠,不仅在陈飞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听说他和陈飞一直关系融洽,这不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他又看向陈纪、杨众、贾诩、钟繇等人,想要从这些老同事的神情中得到一点有用的线索。

但贾诩、陈纪、钟繇都闭嘴不言,只有杨众叹了口气:

“前几日,陈王殿下已经致信洛阳,称自己年老多病,恐怕命不久矣,两名儿子却不修德行,为祸地方,有辱家门,希望朝廷削减自己的封地和食邑,以儆效尤……”

董承终于反应了过来,喉头大幅度地抖动了一下,忍不住吞了口唾液:

“董、董某自幼寄样于深宫之内,从未与各地宗室有所接触,故而……实在不知道何人适合继位。此事……此事还需公卿诸臣集思广益,慎重而行。”

陈飞仿佛在看戏一样,看着他额头上忽然冒出的豆大汗水,终于微微点头:

“董将军所言甚是。”

董承忽然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样,缓缓瘫在座位上。

却听到陈飞继续说道:

“光武之后,历代帝皇皆不得其终,更有多名幼龄登基,致使朝政混乱,宦官、外戚轮流专政,互相倾轧,天下不得安宁。故而,此次选择新君,我等务必慎重。”

董承、张杨连连点头:

“武功侯说得对!”

陈飞缓缓扫了厅中诸人,声音更加低沉:

“董将军身为董太后从子,深谙宫室礼法,故而本侯建议,朝廷可以组建一个团队,以卫将军董承为主使,陈令君、杨侍中为副使,再行挑选数名尚书、侍郎作为使者,在大汉各地宗室诸侯王中,挑选数名德才兼备的继任人选,送至洛阳,由公卿百官共同考评之后,拥立最优秀之人继位大统,诸公意下如何?”

董承浑身的肌肉再次变得僵硬,他下意识地疯狂摆手,甚至捂着自己的膝盖推辞道:

“董某才疏学浅,实在不能担当重任,又被叛贼韩暹所伤,至今未能痊愈,还请武功侯另选高明。对了!”

他一指杨众和陈纪,想要把即将落在自己脑袋上的这口黑锅推出去:

“杨侍中乃当世名门,陈令君更是海内巨儒,他们都比我更加合适担任主使!”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陈纪就重重咳嗽了起来,半晌之后才拍了拍胸口:

“老夫已经年近七十,实在经受不住舟车劳顿,这个副使……恐怕也担任不得了。”

杨众之前也和董承一样,凡事都想冲锋在前,但如今两位兄弟全都死光,杨修又不知所踪,为了弘农杨氏的传承,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老夫还要负责督造陵寝,实在抽不开身,只能劳烦董将军多多费心了!”

这两位的理由都不容否决,于是董承在张杨眼中,又看到了怜悯的光芒。

他环视厅中众人,却找不到一个合理的甩锅对象,急得想要当场痛哭!

董承头一次这么痛恨自己,为什么脑袋上顶着一个“卫将军”的高官!

如果自己和伏完一样,只是执金吾,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推辞掉这项要命的任务!

他看到了贾诩,顿时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样:

“文和公!文和公德高望众,文韬武略,当世罕见,无论身处长安,还是一路东行,都深得先皇赞赏,可以为主使!”

文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毁灭者 最新章节第143章 忠臣唯有一死!,网址:https://www.7v55.com/258/25883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