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该来的总会来(2/3)

作品:《三国毁灭者


陈飞忍住没有笑场,故作沉思之后,轻轻敲了敲案几:

“明者,亮也,便取‘文亮’二字,愿你今后不要独练刀兵,亦要勤学文事,不负尊长期望。”

刘宠第一时间赞叹:

“文亮,果然朗朗上口、蕴意深刻,将军为犬子所取之字,实乃深得我心!”

这次他没有催促,刘明就自动跪拜行礼:

“谢将军赐字!”

-

看完了“刘宠送礼献子”这一出戏之后,今天的议事大会才终于正式开始。

多位重臣都有议题。

比如主管军事的荀攸,他就指出:

“以君侯之势,已横跨司隶、兖、豫、扬四州之地,但四州皆不完整。比如兖州虽是新附,但泰山、东郡分别为臧霸、臧洪所据,而扬州战事才刚刚开始,四处都是用兵之际,目前虽有甲兵十万,却已经捉襟见肘。”

陈飞赞同了他的意见:

“今年夏粮丰收,足以支撑扩军,准许各郡国自行征募青壮,组建部队,然兵者在精不在多,人数以所辖户口十分之一为限。”

这个比例并不算低,比如豫州有户口一百余万(人口五百多万),最多可以征募十万常备战兵,而残破的兖州有四十万户(人口两百多万),就只能征募四万士卒。

陈飞当然也考虑到了实际需求,所以特别指出,驻扎在济阴的王冲所部六千人、以及高顺所部一千人,都不在当地兵员名额之内,相当于给兖州增加了七千名额,对于只有四个郡的兖州而言,四万七千名常备士卒,足以应付一般事务。

主管监察的许靖也抛出了自己的议题:

“汝南三县作乱,是因为州郡平时疏于巡查,故而未能及时察觉官员、百姓的异动,如今兖州新附,同样存在这些弊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这个问题不容轻视,曹操虽然和平交接,但未必不会在兖州各地留下“后手”,万一以后双方对峙,这些“后手”打入陈飞内部,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陈飞很慎重地考虑了片刻:

“吏治之事,关乎国政,历来不可大意。我令你即刻开始组建一支监察队伍,人数不少于一百人,可自行任命吏员,官秩为两百、四百石,负责巡视郡县吏民,纵使有所风闻,亦可以直报于我。对了,不仅限于豫州,兖州、河南、乃至于将来的扬州,文休皆可过问。”

许靖根本没有料到自己陡然之间从一个光杆司令,直接变成了拥有“自行任命权”的领导级人物,顿时感觉到一身老骨头都轻了二两,连忙屈身一拜:

“谨遵君侯之令!”

他虽然目光落在地毯上,却完全感受得到,许劭这个老家伙……一定嫉妒得两眼冒火!

果然,他刚刚直起腰板,就听到许劭发出了质问:

“君侯,此事不妥!”

许靖立刻瞪了他一眼。

却听许劭解释道:

“邵并非反对监察官吏之事,而是以为,选举贤才,这是治中从事之职,君侯令其自行任命,似乎有……越俎代庖、逾越职权之嫌。”

一天之前刚刚公开怒抽所有人嘴巴的朱零同样表示反对:

“检校从事负责监察百官,但许检校自行任命官吏,谁又来监察他呢?”

许靖顿时无话可说,只能顿首不语。

看着他们兄弟二人互相掣肘,陈飞却没有上一次那么头疼,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容:

“是我考虑得太简单了,子将先生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既然我早就为各位从事明确了职权,如今就不能朝令夕改。这样吧,各位从事均可以自行征辟佐吏,也有举荐官员之权,但所有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命,必须经过治中从事批准,至于六百石及以上官员的任免,则必须经我本人同意,若有违犯,视为乱法。”

他的处置相对公平,许靖也无话可说,只能和许劭一起躬身赞道:

“君侯英明。”

到了许劭这里,他也抛出了一个议题:

“邵虽然一直都在寻访贤才、举荐为官,但远远不及君侯拓展疆土之速,以致州郡府衙空虚,各级官吏疲于政务,故而特请增派属吏……”

他的意思和许靖一样,都是在抱怨人手不足。

陈飞既然同意给许靖加人,就不可能拒绝许劭的请求:

“治中从事兼有选拔、考核之责,职责重大,便许你与文休一样,扩充员吏至一百人,各州各郡,皆可过问。”

这样一碗水端平的操作,算是最基本的制衡之术吧?

文学从事袁徽看了看他们两位兄弟,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孤单。

荀攸自不必说,他是陈飞在军事方面的首席谋士,同时负责管理后勤事务,手下官员虽然没有在各种场合露面,但从来都不会少。

许氏兄弟本就大权在握,如今更是各自扩充了势力,俨然要“开府治事”。

律令从事郭鹏虽然是新官上任,但负责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毁灭者 最新章节第123章 该来的总会来,网址:https://www.7v55.com/258/25883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