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寄核体(2/2)

作品:《属性点慈善家

样本装进路上顺来的密封袋里,撤退。

整个实验室并不散乱,基本确定是有序撤离主动封闭,负三楼的水坑有一米深,大概是管道破裂或地下墙面渗水形成的。

没发现大型生物存在痕迹,这里的研究对象多半就是发光质本身。

结果回基地用老式显微镜对着样本一顿观察,又错了。

发光样本是一种黏菌,既动漫游戏作品中史莱姆的真实原型,史莱姆的名字就是黏菌音译来的。

黏菌本身也属于变形虫门,但具有部分真菌的性状。

这东西生长在阴暗潮湿处,明显和在湖里的变形虫亲缘关系较远,两个没有关系的变形虫都携带了发光质,是否能说明一些事情?

没有生物学家帮忙真是头大。

还是看看实验记录里吧。

专业级的实验记录,让王齐这个门外汉看得满头是包,有些专业词汇抱着本词典都搞不明白什么意思。

不过问题不大,新语言都被他在没老师的条件下生啃出来了,把实验报告看个大概懂也不会更难。

王齐和实验报告杠上,中途还去大学里试着找相关书籍,同时在店里发布公示让鬼客人们一起帮忙。

花了些时日,总算有些头绪。

发光质有名字,叫“寄核体”,意为真核寄生体,它寄生在细胞核的染色质中,染色质则是rna转录原料区……以上都没用!

根据实验记录显示,灾前人类虽然认知到寄核体的存在,但没办法将其单独分离出来,所有的实验,实际都是在研究被寄核体感染的生命。

他们做了项高风险实验,直接提取黏菌细胞核打碎,用生理盐水的形式注射到小鼠身上。注射完成后,短时间内小鼠身上就能检测到紫外光,随着时间推移,该状况逐渐减弱,约四周后小鼠恢复正常,全程小鼠一直保持活跃,未检测到疾病。

以此得出个现在看来明显错误的结论:寄核体在越复杂的生物中,存留率越低。

根据报告描述,该判断当时已经成为灾前各地实验室的通识。

很明显,荒民中那些眼睛发光的就是反证,按早期研究他们应该划归到感染体之列。鬼的情况更复杂,冬季后期消失也许是寄核体存留率降低的体现,也可能只是稍微改换个形态,比如再变成变形虫或黏菌。

23shu8


本章已完成! 属性点慈善家 最新章节129 寄核体,网址:https://www.7v55.com/150/15005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