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军近代化(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对于教导师这支直属于朱由榔的预备军官团,他有着更多期望。

在李来亨履职之后,他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既不是什么大演兵,也不是什么整顿军纪,而是——识字。新

是的,教导师将士的第一个任务是识字,为此朱由榔专门拿出一笔军费,雇佣一百多名童生、秀才专职担任教员,进行授课。

明朝中后期的识字率并没有后世人想象中的那么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再加上科举之风盛行,许多一般自耕农或者小地主家庭也会让自家孩子在族学或者私塾里读一两年,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但从明清时期通俗和话本的大流行,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各个府县都有很多读了许多年却没有考上秀才举人的童生,这些人若是按照一般结果,大抵是与官府公职无缘,能够找到谋生行业就不错了。

朱由榔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虽说心里可能还是对教这些“丘八”们有所抵触,但依然会趋之若鹜。

有些年轻的童生、秀才,朱由榔干脆动员他们加入教导师,比在地方给哪家哪户当个账房学徒强多了。

教导师作为“天子亲军”,待遇比一般光复军要强些,月银达一两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戚家军的军饷为全大明募军最高,也就一年十八两而已。

两个旅进度不同,对于以十三四岁少年为主的羽林旅,考虑到他们可塑性和接受能力更强,更偏重于文化教育,每月至少要识一百个字,平均每天三个字以上,第一年需要掌握一千个以上的常用字以及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

朱由榔不担心他们跟不上,如果年终考核识字量低于一千,就会被淘汰掉,面对优厚待遇和光明未来,打仗都不怕,还怕学习?

到了第二年,朱由榔就会开始将他们分为步、骑、炮、辎四个学兵营,派遣专业军官教授他们,并且深入学习一些诸如简单的三角函数、方程,和军事、工程一类知识。

至于年龄较大的虎贲旅,学制则更短,只有一年,要求也更低,只需要掌握六百个常用字和简单算术,通晓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接受纪律训练即可。

关于数学知识都不需要朱由榔亲自去搞什么“启蒙运动”,这么大一个宋应星在眼前,还用得着他?

他让宋应星编著两本简单的数学教科书,语言尽量通俗简练,而且都是涉及战争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兵力计算、辎重统计、行军路程、炮兵射程等等。一本入门,只是些简单计算问题,作为第一年教材,第二本则是加深,涉及到一些几何和方程计算,作为第二年教材。

与此同时,又让吕大器领头,组织咨询军中一批优秀将领的意见与经验,结合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编纂一本全新的《陆军操典》。

相较于戚继光的两本兵书,这本陆军操典一方面尽量要言语通俗,让刚识字的将士也能听懂,另一方面尽量细化,什么制度、条例、规范都要讲得一清二楚。虽然指挥官以灵活为嘉,但那是对中高层指挥员而言,对于基层指挥员,最重要的还是照章办事。

最后,朱由榔还亲自撰写了一个小册子,唤作《光复纲领》。

如果说前面的数学、军事教育都属于专业范畴,那么这本光复纲领便属于“思想教育”范畴了。

由于是写给普通将士看的,朱由榔那在这年头看来惨不忍睹的文笔都不用中书舍人谢颍来润色了,直接就用白话讲述。

内容很简单,就是五个问题和五个答案。

为什么我们要从军?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为什么我们要抗击清军?为什么我们要爱护百姓?我们最终要奋战出一个怎样的国家?

朱由榔没有一味地讲大道理,而是从士卒身边事讲起,肇庆朝廷建立以前,各地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天灾连连之下,赋税沉重,还要受到府县衙门官老爷的盘剥,更兼土地兼并严重,兵乱匪祸四起,民不聊生。而如今肇庆朝廷治下呢?民生问题得到大大缓解,赋税减轻了一半以上,严禁地方摊派,限制土地兼并,推广高产作物,朝廷还组织兴修水利,老百姓不说安居乐业吧,起码没有饿死人。

所以朱由榔有底气向士卒们说,为什么从军?从军就是为了保护这样的日子,从军就是为了让所有人家乡都过上这样的日子。

至于为什么打仗,为什么抗清,朱由榔又从清军入关,犯下多少恶行,尤其是将清军屠过得城池一列,密密麻麻,如果不打仗、不抗清,湖广、两广和所有人的家乡都会遭此劫难。

而为什么爱护百姓,朱由榔则给所有士卒算了笔账,衣物、甲胄、刀矛、火器、粮食、银饷,养一个兵一年要花多少钱,而这些钱、这些粮又是从何而来呢?若是不爱护百姓,岂非忘恩负义?

大多数士卒也不过是穷苦出身,这些道理十分简单,再配合识字教育穿插进去,将心比心,大家的眼睛都没瞎,崇祯年间以来,清军南下以来,和现在的日子,哪个好?哪个坏?一目了然。

朱由榔还在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12章 新军近代化,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