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决战(下)全面击溃(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孔有德授首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战场,在无数明军将士震天欢呼声中,明军的全面反攻很快到来。

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的风雨逐渐消停了下来,在犹如沼泽般泥泞的河谷与山林之间,开始重新找回建制的明军在李定国之麾下,左右两翼分别包围清军主力。

指挥中枢被摧毁成为压倒清军本就绷紧的心弦上,最后一根稻草。

从被打击压迫最严重的左翼开始,王复臣率先杀入阵中,在与王夫之麾下的联军配合后,前后夹击清军左翼,将其分割为好几个部分,最终一一吃掉。

左翼的清军总兵孙龙当即战死,脑袋和孔有德一般被明军用旗杆挑起示众,更加增加了清军溃散规模。

负责左翼指挥的尚可喜倒是比孔有德硬气些,他先是带着本部兵马直插王复臣所在军阵,打算一击制敌,挽回局势,但被王夫之手下的各族联军死死缠住。

这些来自彝族、壮族和瑶族的山民对于泥泞复杂的雨后山区,如鱼得水,往往能依靠各种地势掩护阻击清军。

虽然他们组织度很差,一旦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便会一窝蜂作鸟兽散,但与纪律性和装备较好的明军相配合,便能互补起来。

一方中途迟滞阻击,一方正面压迫歼灭,没过多久尚可喜的本部人马就成为了左翼清军中仅剩的反抗力量了。

李定国让人在高处大喊

“降者不杀!放下兵器!降者不杀!”

越来越多来不及逃散的清兵干脆丢弃武器,向明军投降。

而中军这边,随着郝摇旗、袁宗第、李景兴等人带着仅剩的五千预备队穿插至清军东逃道路上,整个清军中军部分都陷入了明军包围之中。

中军清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最为强悍,故而打起来并不如左翼那般顺畅。

好在明军已然形成了人数优势,将近一半的兵力都被用于对付中军孔有德所部的清兵,包围圈在重新排列起来的刀盾、枪矛阵列中慢慢缩小。

尤其是雨停之后,山坡上的炮兵再次获得攻击能力,重新校准炮口,进行火力输出。

这种被炮击的印象对于清军来说实在是太深刻了,虽然受限于地形因素,大炮能覆盖到的范围其实不大,杀伤人数就更少了,但那种心理上的压迫实在能把人逼疯。

很快,中军的崩溃也进入了倒计时......

至于耿仲明的右翼,原本在孔有德的加强之下,取得了不少突破,一度将对面的白文选(左军后师总兵)压着打,逼退了数里地。

但紧接着孔有德身死,左翼崩溃,中军被围,眼花缭乱的变化之下,原本节节胜利的右翼一下子成了孤儿,被隔断在主体战场之外。

耿仲明这才意识到,对面那个白文选还有一直咬着自己与中军连接处不放的高文贵(左军中师总兵),根本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对付自己,而是为了切断右翼与中军、左翼联系。不让右翼能够支援中军!一旦中军和左翼那边的清兵被人家吃干抹净,下一个必然就是自己。

想清楚之后,耿仲明几乎毫不迟疑,趁中军还没有全面崩溃,还能再拖一阵子,直接带着部队直接往东北面的崇顺里方向跑路。

反正孔有德都死了,清军必败无疑,老子犯得着给尚可喜、尼堪他们火中取栗嘛?还好自己的本部兵马损失不重,而如今整个战场的注意力都在中军那边,北面留出一个巨大豁口,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不过还是那个道理,在古代战争中,撤退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己方处于劣势时撤退,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溃败。

耿仲明一路狂奔,等他到了崇顺里北面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三四千铁杆部队了......

而在左翼大崩溃,明军搜山抓俘虏,中军快崩溃,清兵开始成片投降,右翼直接趁机跑路时,在战场的正北方数十里外,一场残酷的厮杀也正在进行。

从战役开始之前,孔有德就将尼堪放了出去,因为他知道明军还有一支精锐部队游离在外,搞不好就会在自己这边陷入苦战时,跑到自己侧翼来一下狠的。

故而双方统帅都很有默契地把自家精锐机动兵力放了出去,在战场外围寻机歼敌,并捕捉对方的机动部队。

但战场形势变化得很快,没过多久孔有德这边直接被打崩,左翼跟着完蛋,尼堪这边就不是歼敌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去救场了!

此时已经运动到白石潭东侧,抓住了李过步兵尾巴的尼堪不得不放弃追击,掉头东进,想通过冲击正在歼灭清军左翼的王复臣、张胜和王夫之等部来给清军开辟北逃路线,顺便把尚可喜给救出来。

倒不是说尼堪对尚可喜这个汉奸有什么好感,而是他知道,孔有德、尚可喜对清军的火炮部队发展建设很重要,现在孔有德已经死了,尚可喜怎么说也得带走。

可惜同样收到消息的李过不愿意了,之前他在突袭清兵侧后的过程中被尼堪的骑兵撵上。

双方摆开阵势一顿搏杀,具有两倍人数优势的明军居然不敌,八旗强悍可见一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71章 决战(下)全面击溃,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