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鸿门宴(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贵州,贵阳府,札佐司,龙场驿

驿站,是大明朝最小的行政单位之一了,尤其还是在西南滇黔这种偏远地方,更是微不足道。

不过龙场驿却不是什么默默无闻的地方

因为一百四十年前,被称为“最后一位圣人”文武双全的一代思想大家王阳明在这个小小的简陋驿站里顿悟“天道”,提出“阳明心学”,开宗立派。从此之后,这个默默无闻的驿站就以如此方式名留青史。

而今天,这个驿站同样要以另一个方式,在历史上留下它的名字。

驿站半里之外,李炎勒马而立

只见对面那山间如一个村庄般的龙场驿边数百上千甲士分立道路两旁,静静肃立。

身后的王夫之头上不禁冷汗冒出,这孙可望等人是想干什么?

但李炎却毫不在乎,稍稍观察之后,回头对陪同而来的将领们冷静道

“诸位将随来的兵马安顿在此处即可。”

胡一青、李景兴一时想说些什么,但最后也只得听令。

而另一旁一同来的高一功、李过以及郝摇旗也无言。

本来李炎只是想要带上高一功和李过,之所以带上这两人,乃是因为他意识到,此行想要解决收编联合民军的事情,除了西军这边以外,忠贞营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清军总共大致也就是三月内的事情,最多还有十几天的准备时间,所以他打算一次性解决,讲清楚两边的问题。

不过郝摇旗就不是他让跟着的了,而是堵胤锡强力要求的,这名昔日为李自成扛大旗的骁将,和胡一青时差不多的人物,不说是什么万人敌,但面对百十个士卒,还真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本事。

将骑兵安顿后,李炎仿佛看不见周围监视的西军甲士,直接带着王夫之、高、李、胡一青、郝摇旗等五人催马而入,直到那驿站门前,翻身下马。

而与此同时,约十几员西军将领正在此等候。

李炎一眼望去,只见其中以四名没有穿戴甲胄,只是普通常服的人物为主,知道这就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了。新

“我等草民恭迎天子!”

孙可望带着三人先一步而出,后面十余名将佐跟随在后,躬身拱手而礼。

但李炎的目光却是直接穿过了孙可望,好奇地打量了一下他身后站着的那名身高八尺、英姿挺拔的年轻将领,正是李定国。

他事先是了解过的,在西军四位首领当中,以李定国最为年轻,而且那种名将的“气场”也能让人很容易感觉得到。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名将、民族英雄啊!

李炎真要亲自来贵阳的消息传来时,大家一开始讶然,而后就是另一个重要问题。咱们要以何礼仪对待这位天子呢?

如果以臣子、武将自视,就有两个问题。

首先,联明一事还没有定呢,现在的西军又不是明军序列,论起来,还应该算是叛军才对,哪有口称“末将”的道理?

其次,他们不仅不是明廷军队,而且还各自顶着张献忠所建立的大西朝廷官职乃至爵位呢!

可要是以大西官职、爵位自居,把李炎看做“别国皇帝”也不合适。

一方面张献忠死后,没有留下嫡嗣,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就不再立什么“皇帝”,这个所谓朝廷也根本没有什么体制、中枢可言。

另一方面,这种态度又过于生硬和无礼,无论如何这也是延续了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嫡嗣君王,由于李定国、刘文秀等“联明派”的存在,而且“联明抗清”是张献忠死后,军中明面上的共识。也不可能容忍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谈判。

“朕也久闻诸位豪杰大名了!”

李炎微微拱手,然后往身后一指

“这位是中书舍人王夫之,你们已经见过两回,朕也不多言了。”

又看向李景兴、胡一青

“这两位是朕的亲卫侍从”

“至于这三位嘛,乃是我大明忠贞营主将高一功、副将李过,还有郝摇旗,大家应该也都是认识的,这回我忠贞营借道贵州南下,也算有所叨扰,日后打招呼的时候不少,也当见见面。”

孙可望见此状却有些狐疑起来,他之前对肇庆的光烈小朝廷不以为意,很大程度上就是他觉得南边朝廷势单力孤,坚持不久。

而后来听说忠贞营南下,企图转进入两广修整,孙可望却是不怎么看好的。以他对明廷的了解,那些个部阁相公们决计是不可能让忠贞营这些“闯军余孽”进两广腹地的。

可现在李炎对高、李二人的态度,确实让他迟疑起来,若是这位天子果真能够摆平这些“闯军余孽”,很难说就不能摆平自己这帮“西军余孽”啊。

“还请陛下和诸位大人进来说话。”

孙可望伸手礼让,倒也不卑不亢

一众人走入驿站内,正好有一个稍大点的亭子,能坐下二十几个人,中间一方长桌,名贵漆亮的木椅排列三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38章 鸿门宴,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