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广西土司(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李炎没有把自己的打算在朝会上公布,而只是和三位内阁阁臣,虽然三人同样千规万劝,但最后在李炎强硬的态度下也不得不服从。

毕竟李炎那话也说得在理,如果不能及时联合西军,清虏十几万大军南下,朝廷照样是在等死而已。

但瞿式耜却郑重其事的单独对李炎说了一番话

“陛下,臣知道,陛下对我们这些文臣是有所不信任的。的确,自嘉靖以来,朝廷党争日益严重,凡论事,只辩立场、无论对错,难有务实之才。”

“但陛下,臣负君恩厚矣,有一言不得不说啊!”

“这大明朝的根基就在于这些士子文臣呀!”

李炎沉默,他明白瞿式耜的意思,倒不是说瞿式耜怎么帮文官集团说话,相反,这是完全替李炎考虑的肺腑之言。

归根结底,大明朝是一个封建社会,什么是封建社会?按后世的说法,那就是以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社会,而按照这个年代的说法,那就是“天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你朱家王朝之所以能够从北京到肇庆,一次次覆灭,又能一次次重新建立,难道是因为老百姓支持你老朱家吗?你以为李自成、张献忠是怎么出现的?

之所以南明朝廷作为一个四处流窜的残余政权还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就是因为三百年来“与士大夫共天下”从而形成的政治惯性而已。

无论是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还是现在肇庆的光烈朝廷,第一时间将他们拥立出来的人,就是现在李炎不爽的“士大夫”们,或者说地方豪强地主。

所以说,一旦天子和这些士大夫们关系过于僵硬,这看似只是君臣之间或者说朝廷之内的事情,但事实上问题的本质会转变为皇权与支持皇权的士绅阶层的对立。

君不见,为什么清朝的雍正会被世代文人黑成狗,难道他们是真的觉得雍正是个大昏君吗?就是由于你雍正危害到了士绅阶层的利益,不听我们士绅阶层的话啊!

为什么如宋朝那些个皇帝怂成那个鬼样子,照样有文人天天唱赞歌?为啥?因为人家大宋官家听士绅的话,听士人的话,人家“与士大夫共天下”啊!

李炎虽然懂得瞿式耜的意思,但还是回应道

“我明白瞿卿的意思,但朕也有一言。”

“大明天下崩坏流离自此,难道是因为天家待士大夫太薄吗?”

瞿式耜一时哑然,不知所言

于是,就在除内阁外所有人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李炎抽调数百亲卫骑兵,又带上了李景兴所率光复中军中师的镇字营。至于为什么不带郭恪的烈字营,是因为此时郭恪已经带着兵马去广西作为补充支援了。

桂北危急以后,朝廷抽调光复中军中师的烈字营以及后师的两个营,共计约九千多士卒西进广西,充实桂北防线。

到如今,所有部队均已到达既定位置,随着清军夺取全州,又在兴安城碰了一鼻子灰后,短时间内不再继续向南进攻,战线也进入了一种脆弱的平衡当中。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让李炎心情好些的消息。

过去一月,武备局和市舶司的工作都步入了正轨。市舶司方面,一月之内就营收了九万两白银关税,这比李炎想象中要多。而武备局也不落后,有那些个民营工坊承担制造的第一批军械已经运到肇庆,并且官营的武备局工坊也已经开火。

此次随着李炎前往广西的,除了三千多宿卫兵马,还有十二万两白银和足够装备一个营(约三千到四千人左右)的新造军械。

李炎前脚刚走,一开始朝臣们还没发现什么,但过了几天,大家发现不对了,皇帝呢?天子呢?偶尔一两天不上朝还可以理解,但这都过了四五天了,莫非是皇上生病了?

尤其是天子出巡时,经常带在身边的中书舍人王夫之也离奇失踪了好几天,又有人发现以前一直驻守在肇庆近郊的镇字营也不知何时开拔走了。

到了现在,要是他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真的饭桶了。

反应过来的朝臣们立刻就向三名内阁大臣兴师问罪!

天子出巡这样的大事,居然瞒住满朝百官,瞿式耜、吕大器、陈子壮三人是想当霍光、伊尹吗?

国有权奸!国有权奸!

瞿式耜等人也是心中苦涩,面对汹汹政潮,只得一边安抚,一边把李炎留下来的旨意取出。

李炎走前也想到肇庆这边届时会发生些什么,于是留下一封圣旨,表示这是自己的意思,是自己不听阁臣建言,执意西巡的,在自己走后,朝政依旧由内阁监理。

但李炎还是低估了大明朝的文臣和言官们

圣旨?算个屁!搞得就像谁没抗过旨一样?

要是皇帝放个屁朝臣们就屁颠屁颠的应承,那当年嘉靖朝“大礼议”至于让皇帝和文官们争上几十年?

抗旨,尤其是这种“乱旨”那是大明朝文官的光荣!

很显然,朝臣们的意见不仅没有被平息,反而更激烈了,虽然肇庆没有宫殿给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34章 广西土司,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