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剑指金陵(下)(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六十万,分作三路,欲灭亡南宋,战船、营帐自江面连绵岸上,竟有数十里,而其驻营之地,正是此处。

瓜洲镇,是长江水系和大运河间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这里的地形比较特殊,并非一般渡口那种只是建在江边,而是一个“倒”字型交汇正中,过去,南北漕运的船只可以直接从此地汇入长江,不必转运,而长江上的船只,也可以直接从这里北上大运河内部。

而此时此地,斜阳晚照,秋汛后的江面比往时略有上涨,一支数量不多,显得格外精简的船队从南面迅速驶来。

郑成功站在旗舰之上,心中踌躇满志,刘国轩提出奇袭瓜洲镇的提议后,所有将佐都不是傻子,迅速发现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从建阳卫到镇江之间的广大水域,有许多渡口,但清军不是一两千偏师,并且还缺乏大量船只,再加上太平府、建阳卫一线已然陷入明军东征大军的包围,瓜洲渡是唯一的选择。

由于仅有的水师力量都在鄱阳湖被付之一炬,为了渡江,清军虽然才抵达扬州没多久,但却迅速派出先锋人马,进驻仪征、江都一线,搜集船只,强征民夫。

就眼下而言,瓜洲渡及其周围,至少挤得有五六千人马,还有过百艘被强征的漕运、江运民船。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无论是南边的洪承畴、刘良佐,还是北边的勒克德浑,都无法想象,连一个镇江都强攻不下,进退两难的明军,居然打算北上袭击瓜洲!

既然是奇袭,为了不引起刘良佐的注意,船队舰只并不多,满打满算不过三十艘。

傍晚前的江风习习吹拂甲板,阳光斜照下几乎清一色中等大小的战船旗帜猎猎,若近处看去,还能发现那甲板之下的一排炮口。

但却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全部在八百料至两千料间,论起水战、海战,这些郑氏老将再熟悉不过,在甘辉的建议下,郑成功把全军火炮集中起来,三十艘千料左右战船,左右两舷均配备十个炮位,总共六百门火炮,这个火力密度在此时的明清水师当中非常少见。

因为此时的明军战船主力战舰,基本上很少装配十门以上火炮,这种将大量火炮装备到一艘战船上使用的“西式夹板船”在东亚比较罕见。

不过作为全东亚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氏对西洋诸国的夹板船并不陌生,甚至不乏效仿,当诸将仔细分析瓜洲地形后,郑鸿逵便提出这一战术,不仅仅可以掩人耳目,让清军以为他们的主力已然留在焦山一线。

同时,这些装备大量火炮的战船,一旦驶入瓜洲渡,便能利用其特殊的“倒”字江口,直接深入运河,左右开弓,轰击两岸。

-------------------------------------

此时,进驻瓜洲镇的清军将领,乃是勒克德浑麾下正红旗梅勒章京朱马喇,所谓梅勒章京,是一旗的副官,一般每旗有两员,与明军副将相当,但考虑到人数问题,在清军建制中相当于高级将领了,以朱马喇为例,担任梅勒章京的同时,还挂兵部侍郎衔,这大概是方便他同时辖制绿营兵马。

此番南下,勒克德浑带了正红旗四个甲喇,其中满洲甲喇两个,合计六千多八旗精锐,以及近三万的绿营兵马,朱马喇的前锋则辖有一个甲喇的八旗兵以及五千绿营。

“大人,船,有明军战船来犯!”

三十艘战船虽然不多,但隔着十几里便能基本看到,再加上清军在这边搜罗船只,还是有一两艘哨船的。

朱马喇听闻战讯,立刻按刀出营,召集各部戒严,准备应对,同时心中也有些生疑,这郑成功不要命啦?居然还敢抛下镇江,北上来和清军精锐硬碰硬,自己这边还没过去找麻烦呢,他自己倒是先来了。

营中鼓声不绝,数千清兵纷纷出营,江边炮台调转炮位,面朝江对面的来船方向。

可当对面船队驶近,清军才发现,这也太少了吧。

即使是水师缺乏的清军,这几天在江边搜罗民船,也凑出了大小百余艘船只,而对方虽说都是千料左右大船,却不过三十艘而已,更何况,这与清军所了解的,郑氏集团那铺天盖地上千艘战船的家底也不相符啊。

朱马喇顿时迟疑,对面这是要干啥,这般来犯,不是寻死吗?

不过所谓一力降十会,他不相信,再怎么阴谋诡计,对面还能用这三十艘战船打垮自己不成?

随后下令,只待对面进入岸上火炮射程,便放炮拒敌,同时八旗和绿营也开始组织起来,准备接敌,放对面上岸后再打。

郑成功迎风站立在舰艏,对身侧负责具体指挥的甘辉示意。

甘辉当即令下,旗号挥舞,三十艘战船缓缓转向,把侧舷对准岸上。

岸上清军炮手实在看不懂对方的心思,一般而言,这个时候,船只不应暴露侧舷,否则会增大被对方炮火击中的面积。

可如今,明军战船却是统一把侧舷暴露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99章 剑指金陵(下),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