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侧击(下)(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何洛会望着远处的袁州府城宜春,实在有些不甘心

过去的二十多日里,他和赵印选所部在袁州互相撕扯交战,长达一月之久,自从之前在刘芳亮所部空心方阵前吃过亏后,他便不再和明军正面交锋,而是利用骑兵机动性四处袭扰,令明军无法集中精力围攻宜春。

但就在两天前,一封快马军令从鄱阳方向传来,是多铎的意思

放弃袁州

何洛会难以理解对方的心思,但命令就是命令,更何况多铎身为东路领军亲王,本就有决断擅专之权。

三千镶白旗满蒙骑兵和数千绿营精锐,从袁州府东侧分宜县遁走,经丰城撤往多铎所在的饶州。

这意味着,多铎麾下镶白旗满蒙汉全部力量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全部在鄱阳湖周边集结,这是肇庆政权砥定以来,所面对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八旗劲旅,从旗主到下面的牛录,几乎全部到齐。

骑兵纵横奔驰,赵印选根本追击不及,只得坐视对方离开。

次日明军进入宜春,袁州基本落入赵印选掌控之中,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兴奋,是个明眼人现在都能看出来,清军在鄱阳湖东侧聚集了庞大的精锐野战兵团,是要和明军决战了。

果然不出所料,两日之后

光烈二年,同时也是顺治五年

八月十五日,中秋

满清水师统帅,江南巡抚张存仁亲率大小战船六十余艘,从渚溪镇南部的天然港口,芦潭、吴城企图登陆,随行的还有四千绿营精锐和一个镶白旗甲喇。

经过了二十多日令人窒息的沉默,整个战场犹如突然沸腾的油锅瞬时激起千层浪。

焦琏部赶忙南下截击,与此同时,湖面上,水师统领蒋挺、余龙、赵任分统四万兵马,战船近三百艘,先夺下湖东侧不远的左蠡作为滩头阵地,进行登陆,准备随时围攻拿下都昌。

此时位于都昌的,正是刚刚逃到了东岸不久的谭泰所部!

“各就各位,放!”

炮营参将一声高喝,传令兵彩色令旗挥舞,一排排黑洞洞炮口轰隆作响,火光迸射,硝烟在湖面上形成一阵阵云雾,将战船笼罩在内。

滚烫弹丸飞旋而出,势如崩雷,无坚不摧。

谭泰口中有些苦涩,他妈的,都昌可不是九江啊,哪里能经得住这般折腾?

都昌原本也就是县城而已,并非能和九江那般千载雄城相比,连羊马墙都没有,只有一道不足两丈高的夯土城墙,而明军却是下了血本,整整拿出一个炮营,五十余门野炮横锁湖面,响彻不绝。

“轰!”

一枚数斤重的铸铁弹丸带着蓬勃冲力砸在城楼上,一处女墙当即坍塌下来,尘土将两名士卒埋在下面,挣扎了好一番才爬起来,而明军的炮火却是接连不断,可以预见,最多不过三日,这道城墙就得变成破砖烂瓦。

谭泰忧心忡忡,城内不过五千多守军,还都是之前从九江方面撤下来的残兵,惊弓之鸟,难堪一战。

想到此处,不禁南望皱眉,心中悠悠

这豫亲王到底在想什么啊?这二十天来,多铎不仅没有发动总攻,而且还一味收缩兵力,放弃了许多地盘,先是九江,然后是袁州,现在据说吉安方向也要放弃。谭泰、何洛会等江西各地的八旗将领都被召回,镶白旗和十几万绿营大军聚集在饶州府一地,却是按兵不动,不知作何打算,只是在鄱阳县城遥遥观望。

同样心中充满愁虑的还有九江的朱由榔

经过两年多短暂的军旅生涯,朱由榔虽说距离李定国这种军事天才和李过、高一功等沙场宿将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起码已经逐渐脱离了一无所知的小白境地,起码能够听懂看懂许多双方指挥操作了。

傍晚的军营中,将士们已经开始休息宿营,大帐里,朱由榔和李过这位主帅正一起掌着火烛,打量地图。

“赤心将军,这多铎是在干什么勾当啊?九江不要,袁州也不要,只是一味收缩兵力,却又按兵不动,实在令人费解。”

由于军中有两个李姓都督,朱由榔常常以他们的字号来称呼,将李过叫做“赤心都督”,李定国称为“宁宇都督”。

虽说朱由榔很少干预军事指挥,但他依旧乐于亲征,因为这最能拉进自己与军中将士的联系,也能和自己的将帅们建立感情。

比如说,经过了两年多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他和李过等原顺、西将领之间相处的已经相当“君臣相得”了。将心比心,尤其是常年厮杀,看似粗鄙的武人,其实他们比文官更在意朝廷的尊重与认可。

朱由榔自即位以来,一方面从不瞎指挥,尊重将领意见,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绝不发表看法,只让将帅们讨论。另一方面住在军营里的时间比住在宫里的还要多,即使是在肇庆,他都要固定每月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跑到军营里,和教导师或者其他卫戍部队的将士们待在一起,这个时候,哪怕有紧急奏折,也要递到军营里批示。

东征以来,朱由榔不带妃嫔、内侍,身边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69章 侧击(下),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148.html